知识问答

生育津贴怎么算平均工资?

生育津贴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怎么算

1、法律分析:职工月平均工资工年度工资总额÷月平均职工人数÷12 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产的,增加产假15天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2、法律分析:职工月平均工资=职工年度工资总额/月平均职工人数/1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

3、生育津贴上年度平均工资:生育津贴=上年度本单位人(月)÷平均缴费工资30(天)×假期天数。

生育津贴平均工资根据什么算

1、法律分析:平均工资=(前12个月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加班加点工资)/12。生育津贴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

2、法律分析:(1)从业女性:按本人生产或流产当月的城镇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乘以本人按规定享受的生育生活津贴期限计发。(2)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自由职业者:最高不超过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3、参加本市城镇生育保险的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其生育生活津贴按照女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天再乘以应享受的产假天数计发,所需资金由本市城镇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4、法律依据:《关于规范生育保险津贴待遇支付有关问题的通知》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除以30天再乘以产假天数计发。生育津贴高于本人产假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不得克扣。

生育津贴月平均工资怎么算

法律分析:平均工资=(前12个月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加班加点工资)/12。生育津贴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

法律分析:职工月平均工资工年度工资总额÷月平均职工人数÷12 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产的,增加产假15天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生育津贴金额=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30*产假天数 生育津贴高于本人产假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不得克扣,生育津贴低于本人产假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

/12。根据查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的规定得知,生育津贴平均工资根据(前12个月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加班加点工资)/12进行计算。生育津贴指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

例如一个人每隔月工资7000元,在生育前12个月以内分别在a单位工作了2个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元,而在b单位工作了10个月,平均工资为7800元,那么她的生育津贴为(6000*2+7800*10)/12=7500元。

生育津贴计算是按个人的月平均工资算的吗

法律分析:应该是按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计算。从业妇女:按本人生产或流产当月的城镇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乘以本人按规定享受的生育生活津贴期限计发。

不是。生育津贴应按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为基数计发,而不再以女职工本人工资为缴费基数来计算。生育津贴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有的国家又叫生育现金补助。

是。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生育津贴的计算方法:确定计算月数:根据当地政策规定,确定计算生育津贴的月数,通常为产前3个月和产假期间。计算月平均工资:将计算月数内的工资总额除以计算月数,得到月平均工资。

是按单位平均工资发放;低于本人工资,可要求单位补足,生育津贴是按照从业和非从业人员两种类型计算。非从业妇女应该是按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计算。

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社保生育险报销有什么条件符合国家、省、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分娩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时,用人单位为职工累计缴费满1年以上,并且继续为其缴费。

生育津贴是根据个人平均工资,相关规定如下:生育津贴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生育津贴按照每月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