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问答

寿险公司排名(保险公司排名前十位的公司有哪些)

寿险公司排名第四。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五。其他上榜的还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险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五。

一:三大车险保险公司排名

三大车险保险公司是指: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排名是根据综合实力来排的,根据市场分额、利润、赔款准备金充足率、流动性、稳定性、资本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得出的排名。

中国人寿是国有控股的保险公司,也是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市值最大的寿险公司。

经营范围: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人身保险业务,人身保险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或国务院批准的资金运用业务,各类人身保险服务、咨询和代理业务,国家保险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以先进的管理,平安拥有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非常先进的后援中心,高效的业务流程和完善的风险管理。

全面的综合经营平台,中国平安不仅拥有保险中的寿险、财险,而且拥有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保险、资产管理和银行将成为其未来三大支柱业务。

中国太平洋保险旗下拥有产险、寿险、资产管理和养老保险等专业子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和多元化服务平台,拥有5,700多个分支机构,7.4万余名员工和30多万名产寿险营销员。为全国5,600万个人客户和330万机构客户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解决方案、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服务。

二:车险四大保险公司排名

2021年寿险公司“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泰康第一、友邦太保并列第二(2022年第一期 总第三十八期)

其实,分析一家保险公司,单看保费或者单看利润,难免稍显片面。

为了综合去看一家险企的经营情况,我们从风险、盈利、发展、规模等方面,选取了6项指标,自2016年推出《“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至今已经连续发布三十八期了。

“保费增速”、“ROE”、“偿付能力充足率”

“财务杠杆”、“总资产”、“实际资本”

六个方面

看险企综合实力

谁家竞争力最强

1

2021年

“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TOP50)

前十的竞争实力,究竟如何?

虽然,大家在看每期竞争力排名榜的时候,可能更

但是,这个结果只是根据“13精”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理念,选取可获取的相应指标进行的,并不能做到“又全又好”。

不过,竞争力排名的评价体系,也有根据大家反馈的问题以及市场变化进行调整,详见本文第五节。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大家能够在看排名榜的时候,了解背后的发展逻辑,再从险企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去看他们的经营。

比如,头部险企虽然近来增速普遍偏低,但是盈利能力依旧稳健;反观,其他小规模公司,增速虽高但盈利能力和规模难以和老牌险企抗衡。

所以,光看保费增速或者光看ROE都是较为片面的,综合多项指标去分析才是关键。

2

泰康人寿,首次全年第一

友邦人寿、太保寿险并列第二

个代转型,仍是头部寿险的难题

泰康人寿:首度在全年,问鼎“13精”综合竞争力第一位!

2021年,受代理人人数大缩水和居民消费意愿降低等综合因素影响,头部寿险公司规模发展承压。

不过,泰康人寿则是依旧实现规模与效益发展的“双优”,甚至登上综合竞争力排名榜的第一位。

①保费排名上升,连续2年超市场!

首先,从保费规模端看,泰康人寿连续2年超市场,增速保持在10%左右,以1545亿的保费收入,位列寿险公司NO.5,较上年同期上升1位。

这主要得益于,其个险团队改革较早,在2021年行业个险整体负增长的背景下,其大个险保费仍能实现两位数增长!

同时,银保渠道也是全线飘红,新单价值、新单规模保费及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稳居市场领先地位。

②稳定的投资能力,投资收益率连续3年超6%!

再看投资端,根据“13精”计算的财务投资收益率,泰康除2018年受资本市场下行影响,投资收益率偏低外,近三年都是超6%的,且领先行业。

其实,泰康的投资能力强,甚至在业内都是有口皆碑,不少公司因此也会委托其进行投资。

从客户的角度,更直观的可以看投连险和万能险的收益率,比如,泰康人寿的开泰稳利精选(稳健型产品)投资账户年化收益率为7.5%,也是同类产品中收益率最高的。

③用杠杆撬动资产和负债,做到效益最大化!

有保费规模做支撑,就可以撬动更高的杠杆,再加上,其一直以来稳定的投资水平,这就是泰康在2021年盈利再增长的两大核心因素。

自从2017年,定下“打造大健康产业生态”战略后,其一直坚持在养老产业深度布局,“爱家之约”和“幸福有约”的服务体系也日趋完善。

或许,正是这种对战略坚持的持之以恒,才让公司能够在外部环境下行的背景下,仍能“稳”健发展在老六家中脱颖而出。

友邦人寿:ROE第一,机构铺设、代理人数量稳步增长!

此次,友邦之所以会排名第二,主要是资产规模相比泰康不具优势,且当年杠杆下降。

但是,从盈利能力看,友邦仍是寿险公司中最强的,ROE高达57%位列险企第一。

同时,从保费规模看,增速也是13.9%,遥遥领先行业,其中,年化新保费增长9%。

而这一切的背后,其个代渠道“功不可没”!

①分支机构铺设+代理人招聘,下半年代理人数量猛增!

首先,友邦人寿在“分转子”后,机构铺设速度一直在加快。

2021年,友邦四川和湖北分公司相继设立,2022年,天津和石家庄营销服务部也改建为分公司和中心支公司。

因此,在成功的招聘计划下,其新招募的代理人数量,在2021年下半年环比增长近16%,甚至将公司代理人规模,提升至疫情前的水平。

②代理人生产力提升,新业务价值增长7%!

更重要的是,代理人生产力实现强劲的双位数增长,再加上,“最优秀代理人”策略的成功复制,代理收入也增长11%。

而且,友邦一直以传统型保障型产品为主,为公司贡献较高的新业务价值。

纵使,在受消费者对长期储蓄型业务的需求增长,相关业务占比提升,导致新业务价值率略降的情况下,新业务价值仍能增长7%。

这也为其母公司,友邦保险在2022年3月宣布在未来三年回购股份,将向股东返还近100亿美元资本的计划,提供了充足的底气。

据悉,截至5月21日,友邦保险年内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7768.96万股,5月24日又耗资1.63亿港元,回购211万股。

太保寿险并列第二,开始发力银保渠道!解决个险转型,仍是头部寿险公司难题~

此次,太保寿险与友邦人寿,并列第二,不过,从具体指标就能看出两家公司的各自优势。

太保寿险在2021年的表现,除保费增速不理想外,其他规模、杠杆、盈利能力等,与以往相比,还是较为稳定的。

这一点,从这些指标的相对排名,就能看出,也证明老牌险企的底子足够厚。

不过,个代转型难,代理人缩水导致公司保费增长承压,仍是头部寿险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而且,新业务价值率和新业务价值的大幅下滑,对寿险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影响较大。

所以,个代转型拖累险企规模与效益两方面的发展,是平安寿险、中国人寿、新华人寿等老牌险企没能进入竞争力排名榜前三的主要因素。

从2022年一季度的数据看,为解决规模增长压力,新华和太保纷纷发力银保渠道,两家公司银保渠道的增速都很高,新华为25%,太保为892%。

只是,转型银保也会有负作用,那就是对价值的影响,详见《新华、太保提速,靠银保渠道拉动》。

3

寿险业转型之下

求稳还是求快,更应慎重抉择

规模与效益,二者间的平衡难度越来难!

其实,从2022年一季度寿险业的保费增速看,相较同期GDP增速仍较低,说明当前行业发展形势仍不乐观。

再加上,投资市场在一季度的波动较大,导致险企收益率大幅下滑,如何保证规模的稳健增长,并平衡好效益,可能不只是头部寿险公司的难题。

分规模去看2021年寿险公司的发展,仍旧是中小公司增速高,头部公司效益高,二者难以兼得的形势。

而且,大家注意看,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比如,小公司增速最高近26%,但ROE仅为3%,二者差距悬殊。

再看,合众人寿作为一家老牌险企,2021年保费高增长48%,且保费规模首度突破200亿大关,但却亏损7.57亿,位列亏损榜第三位。

而且,因为风险综合评级为C,他已经成为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公司,详见《2021年四季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排行榜:6家寿险不达标,3家财险不达标》。

这就是此前我们常说的,越是在行业发展低迷之时,越要寻求稳健的发展策略,盲目冲击规模,一旦踩个雷,可能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行业均值及中位数

此外,“13精”在整理竞争力排名榜的时候,还对行业整体的ROE和财务杠杆等指标进行了均值和中位数的计算,以便大家按照自己公司的相应指标与之对应。

寿险业的两极分化现象,从上图ROE、保费增速,行业均值和中位数的差距,亦可窥见一斑。

看看你家的指标情况

是跑赢了均值?

还是跑赢了中位数?

4

保费增速、ROE、财务杠杆

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规模等

大排名

5

“13精”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

“13精”综合竞争力规则,修改啦!

截止2021年四季度,“13精”竞争力报告已经推出了三十八期,影响力日益增大。

首先,感谢粉丝们对“13精”竞争力报告的大力支持。但是,影响力越大,我们就越是如履薄冰。

同时,我们也收到了粉丝和业内大咖的一些专业建议。比如,关于偿付能力充足率的门槛问题,再比如,关于寿险公司剩余边际问题。

我们一方面觉得这些建议都是非常宝贵且专业的,另外一方面也担心,修改或者补充指标之后,使得中小公司在竞争力中处于劣势。

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最终还是决定做了两处修改。

第一,提高我们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门槛。

注:80为参与评价的机构总数,根据样本量变化调整。

第二,实际资本期末值,替换实际资本增加量。

原来,我们设计实际资本变化量,是想扑捉剩余边际增量,但是,从最近中国人寿、新华人寿三季报来看,这种扑捉的波动性较大。

比如,国寿在三季报中提到“受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影响”,净利润同比下滑较大。类似地,新华也对归母净利润下滑作出了解释:“受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

另外,分红也会影响实际资本的变化量。一些公司有很好的分红,但是,这些分红会降低该公司实际资本变化量的排名。

这与我们的本意并不相符,我们鼓励为股东创造利润并进行分红。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实际资本变化量”指标进行了修订,改为更加简单直观的“期末实际资本”,以期克服上面两项缺点。

事实上,实际资本指标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我们在《“净资产、内含价值、剩余边际、实际资本?——解析“寿险股东权益之谜”》一文中提到,该指标与内含价值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与内含价值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根据我们的测算,在行业层面,实际资本大概是内含价值的1.14倍。

因此,实际资本也是一家寿险公司真实价值的某种测度。

“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体系

①指标:最简洁易懂,也最客观透明

保费增长率代表发展;

ROE代表盈利;

偿付能力充足率代表风险;

财务杠杆则既代表发展也代表盈利;

总资产代表规模

实际资本代表损失吸收能力和内含价值

②频率:季度

我们的推出频率为季度,而其他公司都为年度,我们的频率更高,这也是国内首次推出的以季度指标为参考指标的排名。

③指标口径及释义

总得分=∑各项指标得分×权重,再以合计分数转化为百分制,得出“13精”综合竞争力最终得分。

保费增长率=本季度累计保险业务收入/上年同期保险业务收入×100%;

ROE=本季度净利润/((本季度末净资产+年初净资产)/2);

财务杠杆=本季度总资产/本季度净资产;

总资产为本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认可资产(认可资产定义请参见《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号:实际资本》)

“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 ***

①指标构成及分值

指标

得分区间

权重

保费增长率(保险业务收入)

【1-78】

100%

ROE

【1-78】

100%

财务杠杆

【1-78】

100%

总资产(认可资产)

【1-78】

100%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1-78】

100%

实际资本

【1-78】

100%

小编的小小说明:

后台总是有人留言问,为什么百分制第一名的公司却不是100分?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小编有跟主编探讨,第一名换成百分并不是问题,平滑一下就可以了。

最终没有选择平滑,是希望维持一个横向、纵向都可比的得分。

eg:

这么说,好比高考一样,假设只有语数外三科,各科满分100分,总分就是300分。

如果,你三科成绩都是100分,那么,总分就是300分,当然也就是高考满分状元,也是最高分。

但是,如果你任何一科没有得满分,比如英语90分,说明你在这门课上还是有短板,总分汇总不够300分,自然也不能是高考满分状元。

②指标评分规则

保费增长率、ROE、财务杠杆、总资产、实际资本,六项指标按照排名由高到低,依次赋予78分至1分,等差递减。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以78分为满分,200%以上得满分,150%以上得得70%*78,120%-150%得50%*78,100%-120%得30%*78,100%以下得0分。

我们之前曾经做的一个研究显示,杠杆过低和过高都不好。杠杆太低,说明没有享受行业制度红利,杠杆太高,则可能预示着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在加剧。

因此,对于达到行业杠杆水平2倍的公司,统一赋予行业中位数。

③本次评价机构

不包含原安邦系公司和部分养老公司,还有刚刚被接管的华夏人寿和天安人寿,以及尚未披露报告的君康人寿、中融人寿、恒大人寿等。

详见《四家险企被延长接管》。

④数据

所有数据取自2021年四季度各家公司偿付能力信息披露报告,披露审计后版的以审计后版数据为准。

三:中国十大车险保险公司排名

2021中国车险十大排名如下:1、人保财险2、平安产险3、太平洋产险4、中国人寿财险5、中华联合6、大地财险7、阳光财险8、太平财险9、华安财险10、众安财险补充资料:1、从保费规模看,行业头部现象明显,前三名合计收入超过8000亿,且均超千亿,第一的人保财险达4000亿以上,第二的平安产险达2800亿以上,第三的太平洋产险也有近1500亿,第四名的中国人寿财险为864亿,已低于千亿,第11名的华泰财险69亿,仅为第一名的16%。2、从风险综合评级看。

一般大公司都不错。个人觉得太平洋最好。选择大的车险公司有一定的优势。他们的服务网点更多,理赔速度更快,服务体验更好。总的来说,太平洋保险挺好的。这些大的车险公司网点最全。只要你能说出乡镇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