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可换股票据 可换股票据换股

可换股票据及债券。公司股份于2018年7月16日上午九时正起复牌。董事会认为,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条,该等换股可换股债券及债券持有人须于上市市后六个月内赎回换股债券。倘该等换股事项不能按时完成,则该等换股债券及债券持有人须于上市后六个月内赎回换股债券及债券持有人。董事会将根据换股协议条款及公司章程规定,尽快安排换股工作。

一、上市公司赎回优先票据什么意思?

优质答案1:

说明了赎回到期票据对公司财务状况无任何重大不利影响,完成赎回后,该笔票据将被注销,并于证券交易所除名。优先票据,即优先债(senior debt),是公司债的一种,是指在企业破产清算时,需要优先偿还的债务,相对而言其安全性较大,利率较低,周期较长。这种债务有企业资产担保,因此风险较小,收益率低,但有发行上限:一般限定于企业的固定资产范围之内。

拓展资料:优先票据主要指投资级票据,次级票据主要指投机级票据。优先票据本息回报的支付责任先于次级票据,期限也较次级票据长。一般情况下,付清优先票据本息之前次级票据仅付息,待付清优先票据本息之后才支付次级票据本金。由此可见,优先票据信用因风险较低而获增级,但回报也相应较低,次级票据回报则相应较高。这种根据不同投资者对不同风险和回报的不同偏好划分不同评级的投资交易,有利于票据更加符合资本市场的E市标准,获得更好的发行条件,扩大投资者队伍,降低综合成本,提高证券的适销性和发展规模。

特色优势

(一)商业汇票赎回式贴现业务针对优质客户在资金的流动过程中出现的短期资金不足,企业客户能够随时实现资金支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商业汇票赎回式贴现业务票据权利不发生转移,企业赎回票据后仍由其本身收取票款,避免了短期融资需求以外的额外付息,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商业汇票赎回式贴现业务能够使客户实现自行控制融资期限的要求,从而减少无效闲置;

(四)商业汇票赎回式贴现业务扩展了票据产品的外延,传统的票据赎回业务只可满足于金融机构间的资金融通需求,而商业汇票赎回式贴现业务可实现企业客户的资金融通需求; (五)商业汇票赎回式贴现业务操作手段简单,到账速度迅捷,符合企业迅捷融资的需求。

优质答案2:

赎回优先股是公司在股票发行一段时间后,根据约定的条件,以一定价格回购的优先股。优先股是一种优先于普通股的股票,优先权主要表现在利润和剩余财产的分配上。那么优先股可以赎回吗?怎么赎回?

  赎回优先股可分为可赎回优先股和不可赎回优先股两种。可赎回优先股又称为可收回优先股,是指发行公司在发行后一定期限内,可以以特定赎回价格收回的优先股。

  可赎回优先股票有强制赎回和任意赎回两种形式。

二、如何评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为银行发行永续债提供流动性支持?

优质答案1:

央行:赶快增加对实体企业的贷款!

商业银行:新增贷款要消耗核心资本,核心资本不够怎么放?

央行:可以发行股票呀!

商业银行:股票市场这么差,融不到多少钱。而且总是被市场骂抽血,难啊!

央行:……那让你发行永续债行吗?

商业银行:谁会来买我们的永续债?体量这么大,没有非银机构买得起。而且永续债流动性不好,估计很难卖。

央行:你们可真够贼的!让你们银行间可以互相买,这行了吧?而且,我再专门创设一个票据互换工具,永续债可以作为质押品,也可以换央行票据,这样流动性问题也解决了!

商业银行:哇哈哈……,感谢央妈!

优质答案2:

启动永续债发行、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实际上是去年12月25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的结果。去年以来,由于强监管和去杠杆引发的表外转表、非标转标,银行信贷成为社会融资大头,但这也导致了商业银行资本消耗偏快以及对支持实体经济有心无力的状况,这也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阻滞, “宽货币”无法转换为“宽信用”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补充资本就成为当务之急。

从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看,截至2018年6月末,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净额占资本净额的比例分别为78.53%、4.07%、17.40%。由于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相对不足,导致国内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与一级资本充足率非常接近。永续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相比于此前以优先股为主的其他一级资本补充方式,永续债的优点可谓突出:一是非上市商业银行亦可发行,从而有助于解决众多中小非上市银行的资本补充问题;二是发行审批更为简便;三是损失吸收方式除了转股还有减记,相比于优先股可能触发的股权结构变更、控制权分散而言,风险较小;四是主要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对资本市场冲击不大。

当然,永续债也存在着流动性不足、投资者范围过窄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央行和银保监会才会双双出手,通过工具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吃下定心丸。

央行创设了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即允许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央行票据。同时,将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的银行永续债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中期借贷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和再贷款的合格担保品范围。

这一做法,实际上相当于央行对永续债的背书。首先,永续债如果采用商业银行相互认购的方式,会计入加权风险资产进而增加资本消耗,而央票属于 *** 债券,风险权重为零,通过永续债与央票的“以券换券”,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资本消耗;其次,将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的银行永续债纳入合格担保品范围,相当于扩大了公开市场担保品的品种,从而可以缓解之前部分商业银行因担保品不足而无法从央行获得资金的问题。

银保监会允许保险机构投资符合条件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则是显著扩大了资金来源。据统计,截止2018年10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15.79万亿,比年初增长5.84%。这部分资金如果可投资永续债,无疑会对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顺利发行起到保障和支撑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在流动性和资金来源这两大问题解决之后,永续债的发行将会顺利启动,预计将会大大改善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扩大信贷投放空间,缓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而银行抗风险能力增强、信贷扩张能力恢复,也有助于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尤其是对银行股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