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什么是毒丸计划?盛大收购新浪毒丸计划

什么是毒丸计划呢?这个计划是美国政府为了研究人类基因组而制定的一个计划,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找外星人,并且在地球上建立一个生物实验室,然后将这这些生物放在地球上进行研究。这个计划一直持续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但是至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任何外星人的痕迹。那么,为什么我们找不到外星人呢?难道他们真的像科幻电影中描述的那样,在宇宙中遨游吗?其实不然,我们只是找不到他们罢了。


一:什么是毒丸计划,如何实施毒丸计划

当一个公司一旦遇到恶意收购,尤其是当收购方占有的股份已经达到10%到20%的时候,公司为了保住自己的控股权,就会大量低价增发新股。
毒丸计划是美国著名的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MartinLipton)1982年发明的,正式名称为“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
毒丸计划一经采用,至少会产生两个效果:一种是威慑恶意买家;另一种是减少有意采纳该计划的买家数量。1985年,美国特拉华法院将这项反收购措施合法化。2005年,面对大收购,新浪采取了毒丸计划,最后,盛大只能放弃新浪。
毒丸计划一般分为““弹出”计划和“弹入”计划。“弹出”计划通常是指购买股票和优先股。例如,以100美元购买的优先股可转换为目标公司200美元的股份。
“弹出”计划的最初影响是提高股东愿意在收购中接受的最低价格。如果目标公司的股价为50元,则股东不会接受低于150元的所有报价。因为150元是股东购买股票的溢价,等于50元股票价格加200元股票减去100元股票购买成本。此时,股东可获得的最低股票溢价为200%。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毒丸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毒丸计划

二:什么是毒丸计划的毒性

今年4月25日,世界首富马斯克与Twitter达成了初步协议,马斯克将以440亿美金将Twitter公司全部私有化,完成收购。从马斯克宣布收购Twitter到达成收购协议,前后不到一个月,属于收购案中非常高效的例子了。而中间的过程几经波折,其中,Twitter就为了抵制马斯克收购而推出“毒丸计划”。

Twitter 介绍

Twitter成立于2006年,在10年前经历了社交平台发展的黄金时期,于2013年上市,但上市8年以来,股价持续波动但总体无大幅增长。

Twitter十年来股价变化

Twitter董事会即可表示欢迎首富马斯克加入,并邀请马斯克进入Twitter董事会,但给出条件:马斯克的持股比例不能够超过14.9%。马斯克选择拒绝并于4月15日又向SEC提交文件,宣告将以54.2美元/股价格把Twitter股票全部买下,将其私有化,即直接收购Twitter。

马斯克在提交的文件中态度强硬,价格不接受谈判,且出价比Twitter4月1日的收盘价高出了38%,价格极具诱惑力。消息一出,Twitter董事会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迫参与收购博弈:卖掉公司则放彻底弃控制权,不卖则马斯克很可能会抛售起手中9.2%的股份,导致市场上股价下跌。

此收购案与以往的收购案有所不同:收购方并非来自专业进行恶意收购的对冲基金,而是特斯拉CEO、世界首富、Twitter大V马斯克。Twitter面临如此困境,在马斯克上交收购文件的第二天就宣布将采取“毒丸计划”进行反击。“毒丸计划”是资本博弈当中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历史上众多公司运用这个手段击退了恶意收购方。且公司一旦采取“毒丸计划”,目前还没有收购者能够正面对抗成功,选择不外乎展开持久战或直接放弃收购计划。因此此收购案的还有另外一个特别之处在于:一个星期之后马斯克和Twitter便达成了收购协议。

“毒丸计划”的内容

股东权益计划,又称为“毒丸计划”,是上市公司在遭受恶意收购时最常用的反击手段,也是此次Twitter面对来自马斯克公开收购后的立即生效的手段。“毒丸计划”的定义是:任何人未经董事会允许的情况下,股权达到一定比例后(如:15%),则公司董事会将折价发行股票,相当于所有其他股东解锁折价购买新股票(也具有投票权)的权利,从而稀释该股东的股份比例,使该股东的股份永远无法达到某一比例。

在没有目标公司董事会事先批准的情况下,“毒丸”能使得收购公司控制目标公司的成本非常高。而“毒丸”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内翻毒丸(flip-in pill):目标公司的普通股股东有权以折扣价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

  • 当超过特定的所有权水平时,毒丸就会被触发
  • 因为收购公司通常被禁止通过毒丸参与购买,收购方受到显著水平的稀释
  • 大多数方案都是给目标公司的董事会在任何触发事件之前赎回毒丸的权利
  • 如果收购变为友好收购,董事会通常会行使弃权权

外翻毒丸(flip-over pill):目标公司的普通股股东有权以较市场价格大幅折让的价格购买收购公司的股票

  • 这导致稀释所有现有的收购公司股东
  • 如果收购变为友好收购,目标公司的董事会通常保留赎回毒丸的权利

以下“毒丸计划”主要是指的内翻毒丸。在此次Twitter收购案中,董事会实行的“毒丸计划”就是内翻毒丸,方案具体为:任何人未经董事会允许的情况下,股权达到15%,则公司折半价发行股票,即所有其他股东解锁双倍技能,可以以半价来再买Twitter股票使股份变多,从而稀释收购者的股份。该“毒丸计划”有效期一年。

“毒丸计划”能够非常有效稀释恶意收购者的股份使其无法获得控制权。使其无法超过15%的控制权。且看似不公平的“毒丸计划”是受法律保护的。原因在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的资本市场极度开放,缺少监管,在一些公司处于股价低谷期的时候,资本会大举买入取得控制权,然后把公司大卸八块,留下优质资产,其他全部变卖,获得一些短期收益,极度影响了了市场的稳定性。1982年,一个聪明的律师马丁·利普顿针对该现象,发明了“毒丸计划”,并获得了Delaware最高法院支持。

但“毒丸计划”的实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即:董事会需要证明收购方是恶意收购,且该收购方案无法最大化股东利益,或者对所有股东是不公平的情况,董事会才可以采取“毒丸计划”来进行防守。

“毒丸计划”的案例

“毒丸计划”是被收购公司董事会的无敌令牌,从它诞生之日起,除2008年因利用了其中漏洞的特例,全世界目前没有任何一个收购者,可以硬冲过“毒丸计划”的防守。

“毒丸计划”获得法律保护后,大量公司开始采取“毒丸计划”来抵制恶意收购。2000年初,标普500中有超过一半的公司都有毒丸计划,来抵御入侵者。

2001年,雅虎采取“毒丸计划”击退了来自微软的恶意收购。此次恶意收购是微软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赌注,双方都聘用了国际知名的收购交易顾问和法律顾问。微软方面请的是高盛、黑石和纽约盛信律师所,以及金融服务公司贝尔斯登首席执行官阿伦·施瓦茨;雅虎方面请的是大摩、莱曼兄弟和Skadden Aros,双方在此次收购案中都运用大量招数,而雅虎反收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启动了2001年通过的“毒丸计划”,最终两家公司就收购事宜举行的谈判失败,微软彻底放弃收购雅虎的计划。

2005年,新浪采取“毒丸计划”击退了来自盛大的恶意收购。2月19日,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向外界宣布,他们和控股公司一起,在纳斯达克市场上,斥资2.3亿多美元,购买了新浪19.5%的股份,称为新浪第一大股东。2月22日,新浪即宣布采取“毒丸计划”进行反击,防止盛大通过二级市场增大持股量,夺回了此场收购站中的主动权2006年11月,盛大公司宣布出售370万股份,持股比例从19.5%减为11.4%,这意味着盛大放弃对新浪的控制权,新浪有效地击退了收购者。

2012年,Netflix采取“毒丸计划”击退了来自对冲基金大佬Carl Icahn的恶意收购。11月5日,激进的投资者Carl Icahn宣布持有Netflix约10%的股份,寓意收购Netflix。11月8日,Netfix董事会即批准了“毒丸计划”,该计划称,如果个人或者集团收购Netflix股份10%,或者机构投资者收购20%,权利将有效,董事会可以否决交易,3年内有效。最终,这位以恶意收购闻名金融界的大佬,面对如此难度的“毒丸计划”,不得不选择放弃其收购计划。

2013年4月,FXCM Inc计划收购GAIN Capital Holdings,Inc.,GAIN通过触发“毒丸”做出回应。 权利决定按照股东持有的一对一比率分配普通股。 一旦发生事件,每项权利都将授权股东以17.00美元的行使价购买新发行可参与优先股的百分之一。最终导致FXCM Inc收购计划失败。

“毒丸计划”的解药

“毒丸计划“虽然高效,但也并非完美。首先,“毒丸计划”之所以称之为“毒丸”,不仅是针对于收购方而言,对于目标公司自身也会产生很大的毒性,属于“自我牺牲式”的反击方式。折价发行股份对公司本身而言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另外,“毒丸计划”也并非无药可解,接下来分析“毒丸计划”的可能解药。

  • 代理权斗争(Proxy Fight)
  • 依旧回到代理权斗争,由于“毒丸计划”需要取得公司董事会的多数投票通过,因此可以选择通过代理权斗争,从董事会内部瓦解,取消毒丸计划,完成收购。

  • 起诉(Legal Fight)
  • 诉诸法院。利用法律的力量,通过上诉的方式向法院说明收购并非恶意性,而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的Offer。强调董事会的“毒丸计划”反击是为了保护董事会席位,没有履行董事会的应尽职责使公司利益最大化。若法官判定董事会败诉,然后取消毒丸计划。

    当然打官司也会面临董事会的申辩,如董事会可以拿出价格不合理的证据,说明可以有人有更高的价格收购。

    “毒丸计划”的成果

    因此,董事会采取的“毒丸计划”并非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通常只是用来拖延时间的,为接下来的谈判作准备,或者去寻找一些其他买家。

    例如,2013年,Oracle 宣布以51亿美金收购Peoplesoft 仁科公司,仁科公司立刻进行反击,Oracle股份达到20%就启动“毒丸计划”。接下来双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谈判,最终以103亿美金达成收购协议,价格比初始谈判价翻了一倍,这也是“毒丸计划”成功应用的经典案例。

    再有,1999年,LVMH恶意收购Gucci,Gucci启动“毒丸计划”给自己争取时间,之后找到“白衣骑士”开云集团前身PPR以更高的价格把自己友好收购了。

    而马斯克收购Twitter,是在Twitter董事会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宣布以54.2的价格全部购入Twitter股份,且期限非常短,具体情况包括收购Twitter的目的以及收购的资金准备情况均未提及。这种情况下的不确定性极大,Twitter因此立即采取了“毒丸计划”进行反击,有效期一年,目的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让董事会去研究和讨论、和马斯克谈判,或去竞标找到一些其他的买家,最终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但经过一周的深度调查后,董事会发现:马斯克确已准备好400多亿美元的资金收购Twitter。且目前Twitter正处于瓶颈期,马斯克给出40%溢价较有竞争力,收购或许还可以给颓靡中的Twitter带来新的刺激。结果就是,Twitter前脚刚实施了“毒丸计划”,后脚董事会就全票通过了马斯克的收购方案。董事会的认同将原来的恶意收购变成了友好收购,该收购案落下帷幕。


    三:毒丸计划是指什么

    毒丸计划即指股东权益计划,是指敌意收购的目标公司通过发行证券以降低公司在收购方眼中的价值的措施,它在对付敌意收购时往往很有效。毒丸计划是美国著名的并购律师马丁 •利普顿1982年发明的,正式名称为 “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最初的形式很简单,就是目标公司向普通股股东发行优先股,一旦公司被收购,股东持有的优先股就可以转换为一定数额的收购方股票。一旦毒丸计划被触发,其他所有的股东都有机会以低价买进新股。这样就大大地稀释了收购方的股权,继而使收购变得代价高昂,从而达到抵制收购的目的。毒丸计划一经采用,至少会产生两个效果:其一,对恶意收购方产生威慑作用;其二,对采用该计划的公司有兴趣的收购方会减少。

    四:毒丸计划 白衣骑士

    1、当公司成为其他企业的并购目标后,公司的管理层为阻碍恶意接管的发生,寻找一家友好公司进行合并,而这家友好公司被称为白衣骑士。受到管理层支持的"白衣骑士"的收购行动成功可能性很大,公司的管理者在取得机构投资者的支持下,甚至可以自己成为白衣骑士,实行管理层收购。
    2、毒丸战术是反收购的一种战术,亦称“股东权利计划”。目标公司向股东发行一种购股权证,允许在恶意收购者持股达一定比例,公司面临被收购的危险时,持证人有权以特定价格买进公司一定数额的股份。
    在2002年丽珠集团的股权之争中,公司管理层与第一大股东光大集团不合,光大集团有意将全部股权转让给合作伙伴东盛科技。为了避免公司控制权落入东盛科技之手,公司管理层主动与太太药业配合,将公司第二大股东丽士投资所持有的丽珠集团的股份以较优惠的价格全部转让给太太药业。
    丽士投资由丽珠集团员工持股会持股90%。太太药业同时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流通A股和B股,以及协议收购法人股等方式最终成为丽珠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太太与丽珠有很强的互补性需求,前者缺少像丽珠那样的优势品牌的处方药以及销售渠道,而后者也需要"太太式"的管理。
    所以,通过引进"白衣骑士",丽珠集团既避免了被非友好方所控制,又促进了行业发展,提高了公司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其他文章

  • 10万块钱存余额宝一天多少收益?
  • 余额宝还是理财通?
  • 手机如何绑定银行卡?
  • 余额宝和理财通有什么区别?
  • 余额宝与理财通的区别?
  • 余额宝一万块钱一天收益多少?
  • 余额宝的收益越来越少了?
  • 两阳夹一阴后三天走势?
  • 一万存银行一年有多少利息?一万存银行一年有多少钱?
  • 2023年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是多少?2023年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明细!
  • 怎么交易沪深300指数?
  • 股票如何在网上开户?
  •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有什么影响?
  • 寿险意义与功用是什么?
  • 邮政银行可以贷款吗?
  • 期货需要多少资金起步?
  • bipv概念是什么意思?
  • 分红和派息的区别?
  • 广发信用卡积分怎么全积分兑换礼品?
  • 如何网上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