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问答

卖空是什么意思?卖空的定义

卖空是指投资者在没有持有证券的情况下卖出该证券,在价格下跌后再买回,以赚取差价的一种交易策略。这种策略适用于认为某个证券价格会下跌的投资者,可赚取价格下跌的差价。卖空交易风险大,因为证券价格上升时,卖空者需要赔付更多钱来买回证券,可能面临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需要慎重考虑。

一:卖空是什么意思?

卖空也称作做空,一般是预测未来行情下跌的时候在证券价格较高时向券商借入证券之后卖出,在证券价格较低时再从市场买回证券还给券商,赚取其中的价差的操作行为。
卖空也叫做空是股票、期货,现货等的投资术语:
1.做空是一种股票、期货,现货等的投资术语,是股票、期货,现货等市场的一种操作模式。和“做多”是反的,理论上是先借货卖出,再买进归还。做空是指预期未来行情下跌,将手中股票按目前价格卖出,待行情跌后买进,获取差价利润。其交易行为特点为先卖后买。实际上有点像商业中的赊货交易模式。这种模式在价格下跌的波段中能够获利,就是先在高位借货进来卖出,等跌了之后再买进归还。比如预计某一股票未来会跌,就在当期价位高时借入此股票(实际交易是买入看跌的合约)卖出,再到股价跌到一定程度时买进,以现价还给卖方,产生的差价就是利润。
2.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一包茶价值100元,你现在觉得这个茶价要跌。你先在平台上“借”一包茶,过段时间再去还。 好,现在这包茶还是100,你卖给别人100元,是不是相当于你现在在赚了100元。 过段时间,茶价跌了,跌到50元,你花50元买一包茶还给平台。100-50 这样是你赚了50元。你用20%的保证金,是获得了平台上商品的所有权的。

二:什么是卖空?卖空交易的一般程序是怎样的

1、概念不同买空亦称 “多头交易”,交易者利用借入资金,在市场上买入期货,以期将来价格上涨时,再高价抛出,从中获利的投机活动,卖空的对称。卖空就是指做空,是一个投资术语,是金融资产的一种操作模式。与做多相对,做空是先借入标的资产,然后卖出获得现金,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支出现金买入标的资产归还。做空的常见作用有投机、融资和对冲。2、流程不同买空指投资者预测股价将会上涨,但自有资金有限不能购进大量股票于是先缴纳部分保证金,并通过经纪人向银行融资以买进股票,待股价上涨到某一价位时再卖,以获取差额收益。卖空指投资者预测股票价格将会下跌,于是向经纪人交付抵押金,并借入股票抢先卖出。待股价下跌到某一价位时再买进股票,然后归还借入的股票,并从中获取差额收益。3、特点不同买空的交易者购买股票所需要的大部分资金均由证券公司贷给与普通商品交易不同,多头交易的全部过程须经先买入股票、后抛售股票的二次交易才能完成。做空有利于改善市场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做空有利于制衡单边交易,纠正过高估值。:-买空-卖空

三:卖空的定义

2019年2月13日,海底捞被纳入“认可的卖空指定证券名单”,意思是,你可以做空海底捞了

那个时候的海底捞估值已经去到73倍,股价走势自上市以来也一直横着,卖空消息发布之后,海底捞的股价连跌了两日,但是谁也想不到,两日之后,海底捞股价触底反弹,一路向上,直接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全然不像过去的模样

这意味着,近期选择做空海底捞的人,大部分都被埋了

此外,海底捞还有一个关联公司,也是在香港上市的,我想大家也比较熟悉,就是颐海国际(海底捞火锅底料供应商)。

去年9月12日,海底捞递交了最后版本的招股书,公布了招股价,按照当时的招股价对应的PE大概是60多倍,这么高的估值导致颐海国际受到了空头的热爱。

下图是颐海国际的股票卖空图,可以看到,大概9、10月份的时候,颐海国际的sell单十分多。这个思路很容易理解,不能空海底捞,那就去空颐海吧。

切换到股价走势图来看的话,去年6月之后,整个行情都呈向下走的势头,颐海国际却一直在横盘,本来的股价也不低,自然受到不少空头的喜爱。但是,从上下两图来看,做空颐海的人,大部分也被埋了

但是,我始终觉得,这里面的泡沫是时候该捞一捞了

1

海底捞的增速能否支撑这个高估值?

海底捞以服务做出了差异化,打造了品牌护城河。而服务不是机械化的东西,是很难被快速复制的,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也曾经表示过,因为服务就是海底捞的招牌,所以为了不破坏这个招牌,自己的开店速度不会超过每年30家

但是为了上市,这个“每年30家”的原则也被打破了

如果直接看海底捞年收入情况,会发现海底捞年收入增速保持35%以上,而2018年上半年比2017年上半年增了54.37%,挺好看的对吧。

但如果把利润拉开来看,就会发现,利润的增速在下滑,2016年的翻倍增速,2017年的22.09%,2018年上半年的17%,没那么好看了对吧。

接下来,我会将一些数据拆开,你们会发现,更加不好看。

2015年的时候,海底捞门店数量是146家,营收57.8亿元;2016年,海底捞门店数量同比增长刚好30家去到176家,营收76.63亿元;这样算下来,2015年海底捞平均每家店的营收为3959万(57.8亿/146家),2016年4354万(76.63亿/176家)

2017年,海底捞门店去到273家,新开了97家门店,是2016年新增门店数量的3倍,营收106亿元,平均每家门店年营收为3883万(106亿/273家)。

我们继续来看一组数据,2017年上半年,海底捞营收47.56亿元,门店数量203家,平均门店年半收入2343万(47.56亿/203家);2018年上半年,海底捞营收73.43亿元,门店数量341家,平均门店半年收入2153万(73.43亿/341家)。

由于,2017年由于开店增速过快的原因,2017年平均每间店的年营收增速是下降了12%。

2018年上半年营收对比2017年上半年下降了8%,我们取个平均数,假设2018年海底捞平均每家店铺营收同比下滑10%。那么2018年平均每家门店的营收为3883万X(1-10%)=3494万

根据勾股数据的调查,截至2018年末,海底捞门店总数为458家,那我们根据上面的数据来推测,2018年海底捞总营收约为3494万X458家=160亿元

开店的速度过快,也会造成利润率的下滑,毕竟开店有很大的支出,时间长了,这些资本开支会转化为成本,影响到利润。而且开店数量密集的话,有些店铺在期内还未能实现很高的收入,或者开始盈利,所以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利润率。

海底捞2016年利润率为12.5%,2017全年为11.2%,2017年上半年为11.6%,2018年上半年开店速度更加快,利润率直接下降到8.8%,不过相信上半年开的店,在下半年大部分都能开始盈利,海底捞招股书上披露它的火锅店1-3个月内就能首次达到盈亏平衡。

可以看到2017年全年的利润率和2017年上半年的差不多,相差0.4个点,所以我们直接取用2018年上半年的利润率来计算的话,那么得出海底捞2018年全年的利润大约为8.8%X160亿元=14.08亿元,对应着海底捞的估值大概是85倍,现在海底捞的估值是81倍

假设按照我上面推算的,海底捞2018年净利润增速约为:26.05%这个增速很明显是支撑不住这么高的估值的。

同行业对比的话,呷哺呷哺的估值也就不到30倍。而呷哺呷哺的净利润增速也不赖,2018年上半年同比净利润增速跟海底捞差不了多少,8.11%。

2

再从颐海国际看海底捞的生意

颐海国际是海底捞的关联公司,是海底捞的火锅底料供应商,除了供给海底捞之外,还有供给其它客户,不过主要大客户还是海底捞。

颐海国际旗下的也有好几类产品,火锅底料、蘸料、复合调味料,加热小火锅等。但是主要收入

而火锅底料中,有70%以上是卖给关联方的,也就是卖给海底捞。

所以接下来我们重点拆分火锅底料这块的收入,因为从火锅底料这块,其实侧面可以反映出海底捞这么快扩张,它每家店的生意有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从下图这个数据可以看到,2018年上半年,颐海卖了19762吨火锅底料给海底捞,海底捞2018年上半年的门店数目341家,那意味着每家门店每半年消耗57.95吨火锅底料;同上原理得出,2017年上半年,每家门店每半年消耗77.31吨火锅底料。(2017年上半年门店数203家)

从这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2018年上半年,单店火锅底料的消耗情况要比2017年上半年要差很多,同比下滑了25%。

继续延申一下,2017年全年,颐海给海底捞供应了31093吨火锅底料,2017年海底捞的门店数273家,那么得出2017年每家门店每年消耗113吨火锅底料;同理得出,2016年,每家门店每年消耗122吨火锅底料(2016年176家门店)。

可以得出,海底捞2017年每家门店每年消耗火锅底料同比下滑7.96%,而我们也知道,海底捞2017年开店速度已经在扩大了,新开门店是2016年的三倍多,2018年就更加了。

火锅底料消耗少了,很直接地意味着,有某些火锅店的生意在变差,又或者有些火锅店的生意还没跟上,毕竟新开的店很多。

然后我再来算一笔帐

海底捞2017年每家门店每年消耗火锅底料同比下滑7.96%,按照这个下滑的速度推算出2018年海底捞每家门店每年消耗的火锅底料约为:105吨。

根据勾股数据提供的资料,截至2018年年底,海底捞的门店数是458家,意味着2018年全年这些门店消耗的火锅底料大概是105吨X458家=48090吨

按照2018年上半年,颐海卖给海底捞的火锅底料价格是26.5元/kg,那么2018年全年为48090吨X26.5元=12.74亿元,同比有46.27%的增幅

46.27%的增幅,要撑起颐海国际57倍的估值,不是不可以,只是有些勉强。a股海天味业的估值也就不到50倍,虽说颐海增速更快,但估值不是只看增速,还有行业地位和商业模式。

虽然现在的颐海国际有生产复合调味料以及自加热小火锅,但是火锅底料,尤其是关联方这块,依然是占比最高的,所以很直接地说,海底捞的发展直接影响这颐海国际。

那我们直接拿海底捞和海天味业来比较的话,首先是生意模式,海底捞的销售半径是有限制的,门店开在这,就只能吸收这一块地盘的流量,而且开店的生意无论怎样,成本支出是摆在那。但是海天味业就不同,它只要在一个地区建个工厂,就能把货物销售到全国各地,它的关键在于渠道,渠道打通了,那销售半径就要比海底捞这些大得多了。

所以,海天味业享受这个50倍的估值,我也觉得高了,更何况是海底捞的80多倍呢。

3

铺上去VS铺下来

我上面两个部分的内容,都是谈海底捞的增速问题,可能有人会质疑说,海底捞有的门店刚新开,在期内还没有带来很高的营收或者是利润,所以冲淡了整体的平均数。但是海底捞如果开店目标在3000家的话,它未来肯定也是按照这个增速走的,也是每年都会有一百数十间新开的门店来冲淡平均表现。

另一方面,海底捞的扩张策略是自上而下的,先从一二线城市开打,延至三四线城市,根据勾股数据提供的情况来看,海底捞的人均价格大概是115元/人。

这个人均价放在一二线城市来说,也不便宜,海底捞的定位也是偏高端的火锅店。海底捞之前说未来门店要扩张到3000家,这3000家肯定是要下沉到3、4线城市去的,那么问题来了,海底捞能不能铺下去

一、二线的人可能觉得人均百来块吃顿饭很正常,但是对于三四线城市的人来说,百来块吃顿饭那可不是常事。

而且一个火锅店能够覆盖的范围是有限的,吸引的流量范围也是有限的,总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愿意为吃个火锅驱车10几公里吧?能指望的,也就是那个范围的消费者,而这个价格也决定着范围内的消费者能消费的频率。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的差别就是,海底捞是往下铺开,呷哺呷哺是往上打。这样的差别就好比周黑鸭和绝味

周黑鸭、绝味的消费者一般都是年轻人,而相比于绝味,周黑鸭的客单价就十分高,2018年上半年去到65.83元,去年同期是62.13元,绝味的客单价也就30来块。这样的客单价也就意味着周黑鸭的定位是偏高端的,而事实上也是,周黑鸭的门店一般都开在一二线城市。

早期的时候,周黑鸭规模还不大,可以收割这个群体中处于头部的消费者。但是这个群体收割完之后,继续铺门店,剩下的消费者的钱包却跟不上,尤其是铺到三四线的时候。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上班之前得益于六个钱包的滋润,我每次去高铁都是吃周黑鸭的,上班之后,捉襟见肘的生活,我把周黑鸭换成了绝味,其实绝味并不比周黑鸭差很多,而且现在开在高铁站的绝味已经不再是路边那些散装的,包装跟周黑鸭一样是锁鲜装,也配有手套,还给一大包纸巾,而且种类很丰富,小郡肝,鸭肠啥都有。

同理,不是说海底捞不好,而是这个速度往下铺的话,你铺得起,消费者的钱包未必跟得上,最后转到上面的就是成本

本来每年三十家的速度真的很合理,回顾海底捞过去的营收就知道了,扎扎实实地赚着钱,强劲的现金流,强大的品牌,如今海底捞的总体营收看着是增长很速度的,但是算下来,平均每家店铺赚的钱却没有以前多了,而且越来越少。资本的进场让一切都变得追求速度,加速旋转的发动机最后打起的却是一团泡沫

4

结语

海底捞是一家好公司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张勇凭着一无所有能够走到今天啥都有,他也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但是,好的公司也要有一个好的价格。

在二级市场里,能赚的钱,有且只有两种:

1.企业成长带来的钱

2.博弈

以海底捞目前这个估值来看,它的增速要油门踩到上太空才能支撑起这个估值,所以未来的成长明显是打满了。

而博弈来的钱,本质上是财富转移,不论你是用技术分析来博弈,还是用情绪来博弈,做的都是财富转移的事情,本质上你都是把卖给你股票的人的财富部分转移到了你手里,那你怎么能够保准自己不是那个傻瓜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四:卖空卖空的意思

做空 预期未来行情下跌,将手中股票按目前价格卖出,待行情跌后买进,获利差价利润。其特点为先卖后买的交易行为。买空就是看跌,先高价卖出,这个过程就叫买空,比如现在的价格是1000我判断是跌,以1000的价卖出10手,这就是买空.当跌到900的时候我再买进10首,就是卖空,这一买一卖也叫买空和卖空,卖空也叫平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