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问答

受国内外形势以及行业大环境影响,大亚湾仲恺受拖累今年上半年

受国内外形势以及行业大环境影响,大亚湾仲恺受拖累今年上半年

今年上半年惠城区2022gdp,惠州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市生产总值2089.17亿元,居全省第五;增长4.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两个百分点。

从各县域发展情况看,上半年全市五个县区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分别是惠城区(414.58亿元)、大亚湾区(336.82亿元)、博罗县(336.09亿元)、惠东县(326.82亿元)和仲恺区(309.91亿元)。

据介绍,今年以来,惠城区按照建设一流中心城区的目标,实施“3+2”发展举措,推动惠城区高质量发展。惠城区作为中心区的GDP“蛋糕”持续做大,首次突破400亿元,达到414.58亿元。与去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75.43亿元)相比惠城区2022gdp,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加39.15亿元;与今年一季度相比,名义增加224.13亿元,翻番。

从发展增速看,GDP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县区有4个,分别是惠东县、惠阳区、博罗县和惠城区。其中,惠东县以7.8%的增速位居县域首位。今年一季度,超过全市平均增速的三个县区分别是惠阳区、惠东县和博罗县。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受国内外形势和行业大环境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持续低迷。上半年,仲恺区GDP仅实现1%的增长,在各县区中排名倒数第一。

一个

石化电子信息产业低迷,大亚湾仲恺受拖累

今年上半年,受国内外形势和行业大环境影响,石化、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相对低迷,惠州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的工业总产值有所增加同比仅增长 1.5%。从县区看,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工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增速分别为6.9%、6.3%、13.6%和10.0%;在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大亚湾区和仲恺区,虽然两区工业总产值超过千亿元规模,但增速分别为-0.1%和-2.8%。

其中,惠东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能够实现两位数增长,主要得益于民营经济和园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统计显示,上半年,惠东县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3.4%,其中制鞋业增长14.8%;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规模以上产业增加值增长12%;轻工业发展明显加快。增长18.5%。

上半年,工业总产值540.81亿元居全市第三位的惠阳区,主要是受部分大企业和新增企业成倍增长带动。统计显示,伯尔尼高新、胜狮能源设备、吉来电子、东宏电子、东威电子、吉迪电子等6家企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6月,工业总产值增长159.4%,对全区贡献很大。工业贡献率为92%,拉动全区增长5.8个百分点。同样,自2018年以来,1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包括胜狮能源装备、伯恩精密、银翔科技、天大塑料等。1-6月,惠阳区新增工业总产值增长117.1%,拉动全区增长。6.1 个百分点。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固定投资

惠州机场扩建扩建工程已建成货运航站楼1个,停车位3个。新航站楼预计8月底建成使用;荃湾港5万吨石化码头项目预计10月竣工;总投资规模33亿元。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项目,安装区土方工程已完成近50%,总部区土方工程正在招标中。

南都记者梳理上半年各县区经济数据发现,得益于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各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大亚湾区和仲恺区6个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均超过100亿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惠东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最大,达174.66亿元;其中仲恺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最快,增长33.5%。

投资是未来发展的动力。南都记者梳理相关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发现,各县区都在“补短板”。例如,惠城区围绕建设一流中心城区目标,在补齐产业短板的同时,加快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惠城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81亿元,增长76.8%;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6.31亿元,增长29.1%。龙门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7.83亿元,增长20.7%;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2.19亿元,增长66.3%。

仲恺区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上半年,全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7.42亿元,增长4.0%;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4.50亿元,增长51.6%。

此外,从消费看,上半年惠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6%,位居全省第一。但在七个县中,只有惠城(9.2%)和惠东(10.1%)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而大亚湾的消费增速最低,为1.8%。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如何进一步扩大消费,各县区仍需努力。

房地产

博罗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4.5%,居全县首位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惠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8%。《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但从县域来看,只有3个县的投资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博罗房地产开发投资73.96亿元,同比增长84.5%,位居各县市首位。仲恺、惠东紧随其后,上半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6.11亿元,增长72.7%。惠东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7.03亿元,同比增长56.7%。

除上述三个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超过18.8%外,其他几个主要县区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幅均在10%。其中,惠城区增长8.5%,惠阳区增长6.5%,大亚湾区仅增长6.3%,龙门县仅完成房地产投资开发总额15.25亿元,同比下降64.1%年。

此外,从土地成交这一房地产开发投资最明显的指标之一来看,博罗县也是上半年惠州市土地成交面积最大的地区。据南都记者统计,博罗县在销售面积和成交金额上都积累了不少。转让面积35.56万平方米,占全市的30.85%,居各县区之首。土地成交额17.97亿元,占全市的22.88%。上半年,龙门县仅售出两宗土地,成交金额5.63亿元。

广东东联银行胡光宇指出,这一数据与该地区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基本相关。都在全市前列,博罗上半年主要土地成交活跃,仲恺旧改推进迅速,惠东新开工面积大,项目多。”

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双降 仲恺两项指标居惠州第一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惠州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双降,其中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4%。销售额同比下降4.6%。仲恺地区仍是上半年表现最好的地区。上述两项指标均居全县首位,增幅分别为45.9%和56.9%。

据广东东银联合银行统计,2019年上半年惠州商品房总交易量为71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8%,总交易量为83.8亿元,同比下降 13.6%。

在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商品房销售两项统计中,惠阳区和惠城区降幅较大。2019年上半年,惠阳区销售销售面积95.7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销售额116.68亿元,同比下降37%。下降 39%。2019年上半年,惠城区销售面积147.0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1%,销售额159.16亿元,同比下降12.9 %。

仲恺地区上述两项数据分别增长45.9%和56.9%,位居全县前列。商品房销售面积80.4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75.66亿元。

胡光宇给出的分析结论称,仲恺地区供需急剧增加。上半年新开工项目少,供应不足,客户数量明显增加。不过,预计下半年仲恺地区将随着供应量分批增加。欢迎来到调整期。“惠阳区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上半年供需同比下降明显。由于2018年下半年楼市整体调控力度加大,在除了惠阳中心区,临深项目的国内外客户占比都比较高。从去年下半年到去年上半年,市场持续下滑。惠城区是新增供应下降的主因,而二季度外地客户的退市引发本地客户入市热情。它一直持续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