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沪深区别是什么,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等宽指的区别,一文说透
宽指怎么分类和筛选成分股?
指数的涨跌是股票总体的涨跌,看某一指数的涨跌便能知晓某一领域或某些股票的涨跌。
比如上证50,它是沪市所有股票按照规模和流动性进行排列,然后选取前50家企业,最后根据规模和流动性给予一定的加权,计算出相应的指数。
例如7月2日上证50大幅下跌,那么不用去看具体的股票,便知道贵州茅台、中国平安、中国中免和招商银行等大幅下跌。
同理,其他的宽指也基本按照规模和流动性进行筛选,然后再按照规模和流动性给予一定的加权,计算出相应的点数。
上证指数是所有的沪市股票,按照规模和流动性进行加权。
深证成指在2015年5月20日是之前是选取头部的40家,而目前是选取头部的500家,然后进行加权。
创业板指是创业板的所有股票。
中证全指,或者说中证全A,是全部A股(包括深市和沪市)进行加权计算得出。
注:以上的宽指一般都剔除ST、*ST股票,以及上市时间不足3个月等股票后的剩余股票构成样本股。并且我国指数的基期一般为1000点,即开始以1000点计算,但早期的基期为100点,这需要注意。
比如目前我们所说的上证指数基日为1990年12月19日,基点为100。也就是说,单从指数来看,上证30年来已经涨了35.18倍(7/2为3518.76点),但实际要远远超过35倍,因为上证指数是除权后的点数(具体收益可查上证全收益指数,其基日是2020年7月21日,时间非常短,数据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