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问答

铁西区2022gdp 城市研究作者简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组图)

铁西区2022gdp 城市研究作者简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组图)

城市研究项目作者简介沉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辑研究中心主任沉阳中兴商业大厦(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硕士工程师沉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十年发展回顾沉阳铁西区第1673-8985号(2015)05-0110-06中国图书馆分类码TU981文献识别码A“振兴东北看沉阳,振兴沉阳看铁西”。铁西区是沉阳乃至东北地区工业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振兴过程极为典型。以沉阳市铁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铁西区实际发展,选取政策、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5个核心指标作为评价要素,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政策提出以来进行了系统详细的梳理。对铁西区的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为当前东北新一轮振兴和突破背景下铁西区的发展和其他相关区域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中国。铁出口区典型工业区论文以研究对象,据此选择政策、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五个核心指标系统地回顾了“东北地区”的铁出口区。

铁西区的10年振兴发展可以理解为在宏观政策和顶层制度设计的指导下,依托市场经济规律,实现自身转型发展和空间协调的过程。因此,本文从制度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出发,选择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作为判断铁西区发展的四大标准。结合政策层面的因素,形成对城市发展五项核心要素的评价。系统,对铁西区10年振兴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图1、2.铁西区10年发展回顾2. 1 政策 进入21世纪以来,铁西区转型升级、东北振兴回顾与反思 振兴东北铁西区建设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西部十年发展回顾与反思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在国家政策层面。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转型”,拉开了东北振兴的序幕。2003年10月,**中央、国务院印发《

2010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沉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改革试验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题是率先突破;支持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对外开放、行政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支撑平台和配套措施。沉阳市政策层面。铁西区原老城区40公里。2002年6月,铁西区与沉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2007 年 6 月,沉阳市委、市***重组合并铁西新区和西河经济区(图3)。经过一并一并,铁西区面积扩大到484平方公里。2002年至2012年,开发区建设用地总量增加6347hm。住宅用地和商业服务用地增长??不大。随着大量工业企业从老城区搬迁到开发区,开发区产业空间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土地利用开发模式较为粗放,功能划分不明确。此外,开发区绿地广场发展迅速。用地比例增加了8个。近10年9%,用地比例增长最快,但道路交通设施明显不足(图4)。在市区,在“退二进三、东进西建”的空间发展政策指导下,大量工厂搬迁,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铁西市区。

过去10年,工业用地减少了近30个百分点,其中大部分被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所取代。铁西市自上世纪以来“南住北厂”的城市格局随着城市更新的运行逐渐被打破,目前的城市布局呈现高度混合的形态。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和绿地的大幅增加,使老工业城区转变为宜居生活区(图5)。2.3 资本 2002年至2012年,铁西区经济发展迅速,不仅经济总量、投资水平、产业总量、外向型发展水平位居全市前列,而且发展速度远快于全市。沉阳平均水平。铁西区是沉阳市固定资产和外商直接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也是沉阳市投资效率最高的地区。引进宝马、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近60家世界500强企业,华润、万达、万科、金地等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入驻,形成一大批旗舰综合体和精品住宅项目。商品房年销售面积位于全市各区榜首。2002年至2012年,铁西区的GDP、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在沉阳市各区县中名列前茅,且增长速度较快(图6-图11) )。在 2002 年和 2012 年,铁西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105亿元,年均增速远高于沉阳全市平均水平。2002年,铁西市生产总值61亿元。2012年大图2城市发展五项核心要素图图3铁西区政策导向与空间协调图图4“开发区”2002年(左)和2012年(右)土地利用变化对比图5 2002年(左)和2012年(右)铁西城区土地利用变化 图112 城市研究达到237.7亿元,年均增速不仅远低于铁西新区整体增速,而且沉阳全市平均增速自2007年以来快速下降。年均增速远高于沉阳全市平均水平。2002年,铁西市生产总值61亿元。2012年大图2城市发展五项核心要素图图3铁西区政策导向与空间协调图图4“开发区”2002年(左)和2012年(右)土地利用变化对比图5 2002年(左)和2012年(右)铁西城区土地利用变化 图112 城市研究达到237.7亿元,年均增速不仅远低于铁西新区整体增速,而且沉阳全市平均增速自2007年以来快速下降。年均增速远高于沉阳全市平均水平。2002年,铁西市生产总值61亿元。2012年大图2城市发展五项核心要素图图3铁西区政策导向与空间协调图图4“开发区”2002年(左)和2012年(右)土地利用变化对比图5 2002年(左)和2012年(右)铁西城区土地利用变化 图112 城市研究达到237.7亿元,年均增速不仅远低于铁西新区整体增速,而且沉阳全市平均增速自2007年以来快速下降。铁西市实现生产总值61亿元。2012年大图2城市发展五项核心要素图图3铁西区政策导向与空间协调图图4“开发区”2002年(左)和2012年(右)土地利用变化对比图5 2002年(左)和2012年(右)铁西城区土地利用变化 图112 城市研究达到237.7亿元,年均增速不仅远低于铁西新区整体增速,而且沉阳全市平均增速自2007年以来快速下降。铁西市实现生产总值61亿元。2012年大图2城市发展五项核心要素图图3铁西区政策导向与空间协调图图4“开发区”2002年(左)和2012年(右)土地利用变化对比图5 2002年(左)和2012年(右)铁西城区土地利用变化 图112 城市研究达到237.7亿元,年均增速不仅远低于铁西新区整体增速,而且沉阳全市平均增速自2007年以来快速下降。

开发区方面,经过多年“东迁西建”,一大批工业企业已入驻开发区。加之企业改革初见成效,近10年来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经济总量比重保持在80%以上,经济规模升级成效显着。但工业增加值率下降、产值利润率低下,暴露出开发区工业企业附加值低、盈利能力差的问题。2.4 从劳动力常住人口总数来看,铁西区保持吸引力,并且人口继续快速增长。铁西区人口由88万增加到111万,城镇人口由74万增加到87万。与市区九区相比,铁西区常住人口增长幅度最大。从空间分布上看,北向和西向溢出明显。劳动年龄人口(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也快速增长,为铁西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图12)。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初步显现。2010年,铁西市老龄化水平(按60岁以上人口计算)达到16.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

但与其他城区相比,铁西区总体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并不高,尤其是研究生比例较低。从就业结构看,铁西区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制造、批发和零售行业,占比超过50%,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从业人员不足5%。 . 2.5 技术 经过10年的产业转型升级,铁西区已逐步形成汽车制造、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和现代建筑四大支柱产业。通过企业改革和相关政策的支持,这些行业在过去的10年里发展迅速。图 6 铁西区 10 年经济总量增长图 图 7 2012 年沉阳九区 GDP 对比图(单位:万元) 图 8 铁西区 10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图 图 9 沉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对比图2012年全市九区(单位:万元) 图10 2012年全市九区工业产值对比 市研 113 技术升级的逐步实施是铁西区经济增长贡献的重要力量. 根据2012年铁西区四大支柱产业区位熵分析(图14),得出的结论是,铁西区支柱产业的发展在沈阳市乃至辽宁省的可比范围内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具有良好的产业技术基础。体现了“东北第一经济区”的产业技术实力。3 铁西区十年发展思考 3.1 政策支持,整合区域资源,重量重质 十年来,铁西区发展得到了国家、省、市政策的有效支持。

两次行政区划调整,拓展了铁西区发展空间,有效整合了区域内各项资源,提升了铁西区的整体竞争力。凭借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空间的快速增长,铁西区本身也进行了强有力的结构调整。自21世纪初装备制造业“东移西建”以来,铁西区不断整合区内资源,完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截至目前,12个主体功能区、分区清晰、功能布局合理的城市结构已逐步形成,并在政策支持下完成了城市空间的有效协调。近10年来,虽然各级政策对铁西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铁西区所享受的各项政策,无论是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新型工业化,还是值得反思的。或者说拓展发展腹地,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产业增长和空间扩张的“量”增长。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铁西区的发展重心严重向增加工业产值和城市建设发展量的方向倾斜,而忽视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城市建设内涵的挖掘潜力。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模式逐渐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的背景下,这种忽视发展效率的发展模式应有所改变。3.2 东进西建,重塑铁西格局,催生城市新问题 21世纪初,“东进西建”,老城老企业搬迁到新城铁西市区,彻底改变了整个铁西地区的土地。发展格局。重塑铁西格局,催生城市新问题 21世纪初,“东进西建”,老城区老企业纷纷搬迁到铁西新城区,彻底改变了铁西新城区。改变了整个铁西地区的土地。发展格局。重塑铁西格局,催生城市新问题 21世纪初,“东进西建”,老城区老企业纷纷搬迁到铁西新城区,彻底改变了铁西新城区。改变了整个铁西地区的土地。发展格局。

近10年开发区土地使用情况图11. 2012年沉阳市各区县直接利用外资比较(单位:万美元) 图12 人口发展示意图以铁西区密集为契机,承接老城区企业搬迁,快速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老城重在更新存量,将历史工业用地改造为住宅或商业用地,重新诠释铁西老城的功能定位。铁西区空间的快速扩张和城市的快速更新,为铁西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源泉,促进了铁西区各产业的发展,并吸引了更多的人在铁西居住。但是,一些新的城市问题也随之而来: 单位:人 114 城市研究 一、随着老城区工业用地更新为住宅和商业用地,吸引了大量人口落??户,人均土地资源铁西市区减少,基础设施得到支持。压力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宜居性;二是城市各片区功能相对单一,铁西市居住功能过于突出,铁西新城以工业园区为主,严重影响片区。职住平衡在市区与开发区之间产生了大量的钟摆车流,影响整个铁西地区的交通运营;三是新城产业空间快速扩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的速度跟不上。因此,新城各类配套设施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3.3 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参差不齐,亟待可持续发展 铁西区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以产业发展为主体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西老城的发展相对缓慢和停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的速度跟不上。因此,新城各类配套设施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3.3 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参差不齐,亟待可持续发展 铁西区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以产业发展为主体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西老城的发展相对缓慢和停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的速度跟不上。因此,新城各类配套设施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3.3 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参差不齐,亟待可持续发展 铁西区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以产业发展为主体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西老城的发展相对缓慢和停滞。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铁西区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以产业发展为主体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西老城的发展相对缓慢和停滞。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铁西区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以产业发展为主体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西老城的发展相对缓慢和停滞。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2007年以后工业企业快速搬迁。铁西老城区大量工业企业搬迁到开发区,改变了整个铁西的经济结构。“去工业化”进程导致老城区工业总产值急剧下降。“去工业化”后本应成为经济支柱的第三产业虽然稳步增长,但基础薄弱,与全市和平、沉河等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工业企业外迁后,铁西老城经济发展乏力。发展的力量和速度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老城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低,新兴服务业和技术知识型服务业比重较低,生产比重较低。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仅为21%,低于沉阳市的31.7%。可以得出结论,铁西城区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其他产业相关性差,产出率低。而且,老城区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边际效率下降明显,对经济的***作用较弱。以固定资产带动经济增长刻不容缓。可持续人口激增,就业方向集中,人口老龄化 铁西区人口在过去10年快速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经过两次行政区划调整,铁西区的空间范围区扩大,容纳更多村镇;二是铁西区经济活力增强,城区吸引力增强,吸引更多人入驻。容纳更多的村镇;二是铁西区经济活力增强,城区吸引力增强,吸引更多人入驻。容纳更多的村镇;二是铁西区经济活力增强,城区吸引力增强,吸引更多人入驻。

从老城区人口迁移方向看,由于城区北侧大量工业厂房改建为住宅小区,人口密度逐年增加;城区西侧距离新城工业就业区较近,因此大量产业工人向城区西侧转移。有横向迁移的倾向。从就业结构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占比较大,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较少,反映了铁西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基本情况。同时,人口老龄化也比较严重。未来10-15年,铁西市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要通过规划引导年轻就业人口“住在铁西”,淡化老龄化程度,提高区域活力和可持续性。可持续性。3.5 技术升级,支柱产业强,增长方式略单一 10年来,在政策扶持下,铁西区产业发展迅速,技改工作有序推进。四大支柱产业技术实力处于区域优势地位。但是,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这意味着在技术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同时,铁西区工业企业没有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升级换代,但其面临的发展困境也逐渐显现:增长方式单一,一旦面临发展瓶颈,难以做出合理调整,这将对铁西区未来的发展造成非常严重的阻碍。4 评价与建议 4.1 总体发展评价 经过近10年的探索与进步,铁西区充分发挥“振兴红利”五大要素,以政策创新为核心、土地级差租金为杠杆、资本投入作为重要手段。依托劳动力优势,以技术升级为前进方向,公司顺利度过了“东进西出”的第一步,初步建成装备制造集群,实施企业战略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二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以说铁西区2022gdp,近10年的铁西区改造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近10年来,城市空间的扩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直接推动了铁西区的经济增长。铁西区已经完成了更多的量变过程,而质变仍在形成之中。铁西区目前正处于转型中期。为确保铁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4.2 未来转型发展建议 转型的核心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即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外延拓展到内涵提升。"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创新发展、创新驱动发展。转变铁西区整体经济发展模式,从以工业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助推器转变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联动发展,促进形成创新经济体系,以提升科研能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助力的发展模式;由投资驱动、制造驱动向高端服务驱动、创新驱动转变;从“中国造谷”升级为“中国智慧谷”。注重创新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转变铁西区整体经济发展模式,从以工业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助推器转变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联动发展,促进形成创新经济体系,以提升科研能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助力的发展模式;由投资驱动、制造驱动向高端服务驱动、创新驱动转变;从“中国造谷”升级为“中国智慧谷”。注重创新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转变铁西区整体经济发展模式,从以工业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助推器转变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联动发展,促进形成创新经济体系,以提升科研能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助力的发展模式;由投资驱动、制造驱动向高端服务驱动、创新驱动转变;从“中国造谷”升级为“中国智慧谷”。转变铁西区整体经济发展模式,从以工业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助推器转变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建设铁西区2022gdp,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联动发展,促进形成创新经济体系,以提升科研能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助力的发展模式;由投资驱动、制造驱动向高端服务驱动、创新驱动转变;从“中国造谷”升级为“中国智慧谷”。转变铁西区整体经济发展模式,从以工业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助推器转变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联动发展,促进形成创新经济体系,以提升科研能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助力的发展模式;由投资驱动、制造驱动向高端服务驱动、创新驱动转变;从“中国造谷”升级为“中国智慧谷”。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联动发展,推动形成创新经济体系,以提升科研能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助力的发展模式;由投资驱动、制造驱动向高端服务驱动、创新驱动转变;从“中国造谷”升级为“中国智慧谷”。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联动发展,推动形成创新经济体系,以提升科研能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助力的发展模式;由投资驱动、制造驱动向高端服务驱动、创新驱动转变;从“中国造谷”升级为“中国智慧谷”。

二是以中德高端装备产业园和中法生态园为起点,以宝马为引领推动铁西区国际化进程。以中德、中法国际合作重大事件为契机,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实现铁西未来10年的第二次腾飞和老工业基地的第二次振兴立足东北,从扎实的基础和产业配套引导铁西新区。将制造业集聚区转型为智能化导向、产城融合、魅力高效、全面推进铁西区国际化进程的世界一流装备制造基地。4. 3 未来空间发展建议 在空间层面,铁西区要转变10年空间扩张模式,追求精细化发展,着力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严控增量,挖掘潜力存量,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和城市竞争力。打破铁西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与生活空间隔离模式,打造宜居、高效、便捷的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支持铁西区进一步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5 结语 东北振兴的前10年是铁西区快速发展的10年。10年来,铁西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10年发展的不足和新问题。在国家“新常态”的新环境下,铁西区未来发展的路线选择尤为重要。在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政策引导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创新能力,强调精细化发展,将是铁西区未来发展的长期可行之道。

沉阳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14(10)。沉阳市人民***地方志办公室编辑。沉阳市纪事[M].沉阳:沉阳出版社,1989。沉阳市人民***办公厅地方志。沉阳志[M]. 沉阳:沉阳出版社,1989。**沉阳市委办公厅调查组。突破之路——铁西新区开发两周年考察[N]. 沉阳日报,2004-06-25。**沉阳市委办公厅突破——铁西二周年新城发展调查[N]. 沉阳日报,2004-06-25。设计研究院《成都地球村布局总体规划》)。2015年第4期(总第123期)勘误 **沉阳市委办公厅突破——铁西二周年新城发展调查[N]. 沉阳日报,2004-06-25。总体村庄布局总体规划)。2015年第4期(总第123期)勘误 **沉阳市委办公厅突破——铁西二周年新城发展调查[N]. 沉阳日报,2004-06-25。总体村庄布局总体规划)。2015 年第 4 期(总第 123 期)勘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