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通过借贷宝网贷平台借款3.2万元,借贷利率达1738
男子通过借贷宝网贷平台借款3.2万元,借贷利率达1738
借款人讲述被网络借贷扭曲的生活
调查动机
近年来,一些网络借贷平台以无抵押、快速审核、快速借贷、便捷等“卖点”迅速打开了市场。然而,在这种看似方便的借贷背后,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近日,有媒体报道应急借款,广东省一男子通过借贷宝借贷平台借钱,却遭遇“***”套路——借了32000元,最终签订了本息总额超过超过12万元。高达1738%。
网贷平台存在哪些隐患,这些问题离我们还有多远?法制日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我通过网贷平台借了很多次钱,每次到手的时候,我就转移到其他平台还利息,这是一个以贷还贷,拆东墙的恶性循环补西墙。”
尽管有电话,但记者说这句话时,仍能感受到曾敏近乎绝望的状态。
曾敏此前曾在江苏省南京市一家通信公司工作。一年前,他开始接触网上贷款。他原本想用网贷来扭转危局,却意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离婚和失去孩子监护权。“我现在处于崩溃的边缘”。
16000元贷款陷入还款绝境
2017年初,曾敏与丈夫爆发“战争”,她选择搬出家中独自生活。当时,由于没有积蓄,急需资金支付房租和购买生活必需品,曾敏通过网贷平台借了2万元以备不时之需。
“我收到了16000多块钱,平台扣了3000多块手续费。按照贷款时的约定,我的还款期是3个月,我每个月要还7000多块钱。” 曾敏说。
当时,曾敏的月薪是8000多元。如果他每月支付7000多块钱,剩下的钱就不够日常开支了。于是,她在另一个网贷应用上申请了贷款,这笔钱用于日常开支。
一开始,这两笔贷款并没有让曾敏感到任何压力,她觉得自己省吃俭用可以慢慢还清这两笔钱。
实际情况并没有曾敏预想的那么好。
“我们单位是每个月底发工资,本来想等工资发完再还的,所以比还款期多了几天,没想到拖了一天导致拖欠逾期罚款,网贷平台不时上线,请来电督促。” 曾敏说。
迫于还款压力,曾敏下载了另一款网贷APP,开始尝试从第三家网贷平台借款。就这样,曾敏一步步走上了还债的噩梦之路。她从20个网贷平台借钱,每个网贷平台的贷款金额在2万元左右。即便如此,她也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因为累积的本息太多,远远超出了她的支付能力。
曾敏说,到2017年7月,逾期、违约等不良记录终于影响了她的征信,她再也不能借钱了。
“之后,通过朋友的介绍,我找到了一个熟悉各种网贷申请技巧的网贷业务员,在她的帮助下,我申请了5万元的贷款,但我要付给业务员贷款总额的6%金额。成本。” 曾敏说。
此时的曾敏已经陷入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巨大漩涡,但她并没有告诉已经处于冷战状态的父母和丈夫。
虽然她的父母和丈夫都不知道曾敏的贷款,但她在申请网上贷款时,还是使用了父母和丈夫的信息来填写担保人。“所以,当业务员无法帮我继续贷款时,网贷平台就开始打电话给我父母和老公催我还款。” 曾敏说。
由于家庭和网贷平台的压力,曾敏的精神快要崩溃了。她开始选择逃跑,拒绝与家人交谈,甚至两次服用安眠药自***。好在她被家人及时发现了。
“最后我老公帮我还了一部分贷款,总共20万多元。” 曾敏说,“还清贷款后,我和丈夫离婚了,孩子归丈夫所有。我也辞掉了工作,和父母一起回到了湖南老家。”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由于仍有部分贷款未还清,网贷平台的还款提醒仍在继续。曾敏的父母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偿还了近10万元。
“我还了这么多真金白银,但我实际使用的钱只是最初的16000元贷款。” 曾敏哽咽道:“我知道是我的错,但如果网贷平台仔细审核,可以及时。我查明了我的债务情况,拒绝了我第二次和第三次贷款的申请,我不我想我今天会落到这个阶段。”
一部手机耗尽家庭积蓄
像曾敏这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会掉入网贷陷阱,所以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被网贷“卡住”的几率就更大了。
去年9月,罗伟成为天津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
离开父母独自留学的罗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开学没多久,他看到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室友都在用最新款的智能手机,顿时羡慕不已。罗伟在一旁询问后得知,可以通过网贷平台分期购买手机。
“很多网贷平台都有分期购买手机的业务,据我同学介绍,我下载了一个网贷app,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可以按照平台确定的金额购买手机,除了每个月必须还的利息外,手机还款可以分为12个月。想到父母给我的生活费,我觉得每个月都够还贷,所以我买了一部iPhone 7手机。” 洛薇说道。
尝过网贷的甜头后,罗伟发现,作为大学生,在网贷平台上很容易获得分期付款或直接贷款的资格。
于是,洛薇开始大手大脚地花钱。他开始频繁进行直接贷款,并反复尝试不同的在线贷款平台,所有这些都发生在两个月内。
由于逾期等不良记录,罗伟一直无法在自己使用的网贷APP上申请贷款,但他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虽然我一开始用的网贷app不给我贷款,但是其他网贷平台还是可以给我信用的,但是只能用来购物,不能提现。所以,我开始用其他的额度网贷平台买最贵的手机。” 罗伟说,“手机到手后,我会打折把手机卖给手机店,他们基本不会拒绝。”
就这样,罗伟“套现”了几家网贷平台的分期额度,也陷入了以贷还贷的恶性循环。
终于有一天,网贷平台打电话给罗薇的父母还款。
“之前,罗伟为了获得贷款,在签约的时候把亲友联系方式留给了网贷公司,业务员经常打电话给我们还款,目前我们已经支付了20万多” 罗伟的父亲说,还有近20万元要还,多年来的积蓄都用来还贷款了。
善意帮助别人莫名其妙地背负债务
“直到去年10月23日,我才帮我弟弟小辉还了3600元利息,我才知道他是从网贷平台借钱的。” 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李孟告诉记者。
李萌的弟弟小慧在四川成都上大学,乐于助人。正是因为帮助了同学,小慧才与网贷平台产生了关系。
孟丽告诉记者,在听同学说要借钱买手机并承诺每个月按时还款后,小辉答应同学从网贷平台借3000元应急借款,然后取出来。不过,同学按时还了2000元后,又在网络平台上让小慧借了3000元。然而,在拿到第二笔贷款后,这位同学就不再偿还贷款,甚至故意避开小慧。
“网贷平台根本不会考虑我和同学之间的***,我的资料是用来注册的,还款必须由我自己支付,我逃不掉。” 小慧很无奈。
小辉告诉记者,他用手机号和短信成功登录后,需要完成实名认证、完善联系方式和人脸识别认证三个步骤,才能开通贷款业务。小慧绑定了平时的银行卡,选择了12期还款。屏幕上立即显示平均每月付款和手续费。
“我完全没想到会被骗,所以没注意具体收费,我太粗心了。” 小辉告诉记者,“点击同意,申请成功后几秒内即可提现。”
小慧没有经济来源,也不敢向家人要钱。逾期未付利息后的第二天,网贷平台就给小慧发了一封邮件,称如果不还钱,就会将信息发送到居住地和学校。无奈之下,小慧找到了孟丽,寻求帮助。
在李萌看来,很多网贷公司的合同看似规范合理,但如果不解释,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另外,利息的计算也很复杂,一般人不明白怎么计算。这使得借款人很容易落入陷阱。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 本报记者韩丹东
□ 我们的实习生黄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