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问答

上海2021年全年GDP(上海2021年全年GDP总量)

2021年,上海市全年GDP预计将达到3.9万亿元左右,较上年增长6.5%,GDP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国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78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将超过1.9万亿元,增长6.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将接近1.8万亿元,增长6.2%以上。在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下,上海市经济总体平稳发展,实现了稳就业、促消费、稳外贸等多个方面的积极成果。

一:上海2021年全年GDP

GDP第一、浦东新区:2021年的1535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
GDP第二、黄浦区:2021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2.4亿元,总量居中心城区首位。
GDP第三、闵行区:2021年闵行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过2800亿元。
GDP第四、嘉定区:2021年,全区增加值可比增速逐季趋缓,嘉定区实现增加值2705.6亿元(GDP),同比增长6.1%。
GDP第五、静安区:2021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静安区达到1809.29亿元,同比增长7.8%。
GDP 第六、杨浦区 :2021上半年杨浦地区生产总值874.2亿元,同比增长7.9%,经济持续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
GDP第七、徐汇区: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元,增速达8.1%。
GDP第八、长宁区:2021年长宁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800亿元左右,创历史新高。
GDP第九、松江区:2021年,松江区地区生产总值1750亿元,同比增长7%。
GDP第十、宝山区:2021年,宝山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73亿元,年均增长5%。
GDP第十一、奉贤区:2021年,预计奉贤区地区生产总值到1300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排名全市第三。
GDP第十二、青浦区:2021年,青浦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1270亿元,年均增长5.8%。
GDP第十三、普陀区:2021年,普陀区GDP达1240亿元。
GDP第十四、虹口区:过去5年虹口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2021年预计达到1200亿元。
GDP第十五、金山区:2021年,金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82.78亿元,按可比价增长7.5%。
GDP第十六、崇明区:2021 年,崇明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9.7亿元,年均增长5%。
拓展资料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出产的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 *** ,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 *** 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理论上计算结果相同。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和服务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和服务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
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一般在最终消费品市场上进行销售。
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是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和**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的转化成流通的财富,这个是不一定的。

二:上海2021年全年GDP总量

上海的三级甲等医院大概有37家,上海交大附属有 11所;复旦附属有7所;同济 附属5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4所,二军大附属3所。还有其它不属于这些大学 的三甲 和 部队医院等。

三:上海2021年全年GDP美元

在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之路怎么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如何实现?城市软实力与硬实力如何相互赋能?我认为,做强城市核心功能是关键之举。当前,上海已进入超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上海GDP总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人均GDP也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新阶段,上海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2.6亿美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225.5亿美元。另一方面,上海经济从2010年开始,支撑高速增长的工业、消费以及进出口贸易等出现趋势性下降,上海GDP增速随之也出现下降。出现增长拐点的背后,主要是由于上海经济结构性转型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上海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比较早地就进入轨道转变的新阶段。从上海与国际城市和世界级现代化城市群的比较来看,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在研发投入强度、科技创新水平、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经济规模和能级、经济密度以及投入产出强度等方面,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巨大潜力。这就需要通过强化城市功能,以超大城市核心能级提升,带动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城市软实力和硬实力关系来说,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制度创新、参与并引领国际规则、提高要素集聚和功能辐射能力,则是形成城市软实力与硬实力相互赋能和良性发展的现实路径。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不断强化上海城市“四大功能”,全面提升城市核心功能。一是不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持续提升对全球资源的配置效率。要加快发展能够配置全球资源的企业和市场主体,加快做大做强本土跨国公司,跨境出海积极配置全球资源。在“五个中心”建设方面,要提升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航运的全球价格发现能力和定价能力;要加快推动国际科创中心与国际经济中心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上海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二是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提升技术进步效率。上海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遵循科学的逻辑、技术的逻辑、创新的逻辑;全社会要积极培育和发扬“四种精神”、壮大“四支队伍”,即富有科学精神的科学家队伍、富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富有工匠精神的蓝领工人和职业劳动者队伍,以及富有法治精神的公务员队伍,这也是打造创新生态和环境的重要条件。三是不断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不一样,上海产业转型已经完成,三次产业结构和比例较为合理,但是产业升级不够,尤其是产业的高级度不够,产业发展的劳动生产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的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生态转型发展、三大先导产业创新发展以及六大重点产业升级,包括四个新赛道和五大未来产业等布局,都是从提升产业发展的劳动生产率的目标出发,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知识复杂度,增强产业竞争力。在国际经济中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四是不断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提升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的红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基于规则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大国博弈的重心也开始转向规则制定,且规则更趋强调高水平的便利化、自由化。上海正在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这正是上海进行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的实践探索,通过不断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全国高水平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积极探路。

(本文仅代表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