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问答

5月1日起取消失信人(老赖只要挺过2年就没事了)

从5月1日起,我国将取消失信人的称谓,这也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步骤。此前,失信人的红名单、黑名单等信息都将不再公示,而仅保留个人信用信息。取消失信人的称谓,旨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尊重个人人格权,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信用惩戒和信用奖励机制。此举有助于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更好地维护经济、社会、国家和个人的利益。

1、失信被执行人还清欠债就可以撤销了吗?

优质回答1:

失信被执行人还清欠债后是可以撤销的。 失信被执行人,是指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俗称老赖。 2013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明确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纳入征信系统相关工作操作规程。 2018年5月1日起,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对特定严重失信人限制乘坐火车、飞机、出入境等,做出规定。 7月10日,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会,全国已有280万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 。 10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称,中国将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七条: 失信被执行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有关信息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删除:

(一)全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二)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经申请执行人确认履行完毕的, (三)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的。

优质回答2:

失信被执行人在还清欠债后,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申请执行法院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相关记录予以撤销。但是,撤销并不是非常简单的,需要被执行人自行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经过执行法院审核认定后方可执行。

而且撤销也并不意味着被执行人的“黑名单”就可以完全消除,其失信信息可能在征信系统中被保留一段时间。因此,保持良好的诚信是很重要的,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优质回答3:

1 不可以直接撤销
2 因为失信被执行人还清欠债只是履行了法律义务,但并不意味着消除了其过失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不能消除其失信记录。
3 如果失信被执行人想要撤销失信记录,需要按照相关程序向法院提出申请,获得法院的认可才能撤销。

优质回答4:

第一类,执行2年

根据《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具有下列5种情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为2年。

(1)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 *** 妨碍、抗拒执行的;

(2)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 *** 规避执行的;

(3)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4)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5)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第二类,执行3-5年

被执行人有下列2种情形的,可以延长执行1至3年,即总计执行3-5年:

(1)以暴力、威胁 *** 妨碍、抗拒执行情节严重(该种情形下,如果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或者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2)具有多项失信行为(即,同时被多人申请执行或者既不报告财产还高消费等)。

第三类,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具有下来2种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1)被执行人积极履行了确定的义务(即:履行了但为完全履行完毕,如果全部履行完毕的是应当在3天内删除失信信息);

(2)被执行人纠正了失信行为的。

因此,失信被执行人一般为2年,特殊情况的可以为3-5年,但绝对不是永久执行,甚至可能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4、2023征信新规是对企业还是个人?

不包括个人的,征信修复依然是由机构决定,也就是贷款机构。

2023征信最新规定是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消息,《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23年1月11日第26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