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产业基金官网
一:中信产业基金公司官网
1、中信证券的官方网址是:www.cs.ecitic.com2、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简称“中信证券”,股票代码“600030”。
3、总部地点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48号中信证券大厦。外文名称:CITICSECURITIESCO.,LTD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CITICSecuritiesCompanyLimited)是中国***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6,630,467,600元。
2002年12月1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中信证券向社会公开发行4亿股普通A股股票,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简称“中信证券”,股票代码“600030”。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18年度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指标排名数据,中信证券的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在行业均排名第一。
2021年5月28日,中信证券列入首批证券公司“白名单”。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证券(含境内上市外资股)的代理买卖;代理证券还本付息、分红派息;证券的代保管、鉴证;代理登记开户;证券的自营买卖;证券(含境内上市外资股)的承销(含主承销);客户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咨询(含财务顾问)。
公司长期以来秉承“稳健经营、勇于创新”的原则,在若干业务领域保持或取得领先地位。2007年公司股票承销的市场份额20%,排名第二;企业债和金融债承销的市场份额20%,排名第一;公司及控股公司合并的股票基金交易额市场份额8.08%,排名第一;公司控股基金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合并占8.0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人民币***理财资产净值市场份额15.7%,排名第一;权证创设总量市场份额29%,排名第一;研究团队继续以较大优势蝉联第一。
中信证券下属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金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证期货有限公司、金石投资有限公司、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标普指数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包括所属子公司在内,中信证券在境内合计拥有165家证券营业部、61家证券服务部和4家期货营业部。
2008年公司股票承销的市场份额17.39%,排名第一;债券承销的市场份额12.15%,排名第一;公司及控股公司合并的股票基金交易额市场份额8.56%,排名第一;公司控股基金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合并市场份额10.29%,排名第一;研究团队蝉联第一。
二:中信产业基金田宇
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CPGJ)是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和上海兰生国健药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抗体药物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其产品益赛普(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适应症为用于治疗: 1.中度及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2. 18岁及18岁以上成人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3.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三:中信保诚基金官网
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由中信集团旗下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英国保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在上海携手投资创办的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其中,中信信托与英国保诚集团各持股权49%,并列为第一大股东,中新创投持股2%。信诚基金现有32只公募基金产品(截至2014年12月底),分别投资于不同的市场和资产类别,产品线包括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指数分级基金、QDII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为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凭借保诚集团在亚洲的跨市场合作平台,以及信诚基金专业的投研团队,信诚基金为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投资咨询顾问服务。2011年,信诚基金获得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
主要理念为:信诚基金融合了中信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和充沛资源,以及英国保诚在国际资产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满载诚信,全力以富”, 以专业、严谨的态度,为投资人提供优质的投资理财产品和服务。值得投资者的投资。
不知道你是指哪方面怎么样啊?
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由中信集团旗下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英国保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苏州高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在上海携手投资创办的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亿元,其中,中信信托与英国保诚集团各持股权33%,并列为第一大股东,中新创投和苏州高新分别持股18%和16%。
根据我这几年的看法,这个基金公司旗下的几只基金都属于不好不坏那类,不是最多的,当然也不是最挨骂的。
具体你去数米基金网基金吧或者基金档案里看看。
我投资基金10年了,不知道算不算老基友哈。
应该说,信诚得到大家信赖,还是有原因的。首先,信诚最近发行的有色分级和医药分级产品,比较有特点,适合当前这种震荡行情,建仓时机也很好;其次,截至今年6月底,信诚基金今年上半年平均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为9.22%,在70家可比基金公司中位居前20名,近年来,信诚还获奖无数。最后,基金经理水平高,无论是有色分级还是医药分级,都是吴雅楠管理,这位拥有博士学历的高手,在加拿大公司做过交易员、副总裁等职务。 现在是任信诚基金投资管理部数量分析总监、还是信诚中证500指数分级基金和信诚沪深300指数分级基金的基金经理。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我觉得上面这几点才是是否值得信赖的关键。
四:中信产业基金与源峰的关系
截止到目前为止医疗基金一哥的地位是毫无争议的,很荣幸我所持有的一只医疗基金近6个月收益为63.77%,排名第一,这只基金是融通健康产业灵活配置混合(并非推荐),它所持仓的多以医疗医药,生物为主。
你说的那个中欧医疗也很不错,我也同样持有,近6个月收益为58.88%,排名第5,也很不错了,我买了有2500块,收益超过1000元。
而被基民奉为神鸡的诺安成长混合近6个月收益为25.35%,排名为669,银河创新成长近6个月收益为31.81%,排名为337。
其实今年以来科技板块是率先发力的,尤其是二月份,大家都认为医疗会大涨,但是医疗却偏偏在2月份表现低迷,科技板块红的发紫,有些半导体板块甚至月涨幅超过30%,在2月份可以说科技就是王者,不过3月份科技板块却出现了大幅调整,一些神鸡也跌下神坛,医疗基金则是持续走强,到目前为止处于领跑水平。
总的来说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医疗医药需求巨大,有业绩支撑表现较好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当前疫情尚未解除,近期有二次反弹的迹象,因此来说医疗基金要说到顶也未可知,不过感觉也是涨幅过高,风险在逐渐加大,板块都是轮番上涨的,个人以为消费、科技、医疗板块最好都配置一些,这样做可以有效抵御风险。最后祝愿大家今年都有一个好的收益。
五:中信产业基金公司高管名单
10月份,公募基金行业发生38起高管变更案例。今年前十月,公募高管变更案例达353起,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三大核心岗位的变更比例超过了90%。
其中,既有任期届满发生变更,也有股东方调整高管团队。同时,核心高管的变更也会导致基金经理流失。
总经理变更案例达98起
今年10月的38起高管变更中,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案例分别为13起、7起、11起,三者占比为81.58%。从前十月来看,这一比例更是超过了90%。
截至10月31日,以月度统计口径计算,今年前十月公募基金行业一共发生353起高管变更案例,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的变更案例数分别为80起、98起、140起,总计285起,占比高达90.08%。此外,353起案例与2020年同期的359起高管变更数量基本持平,超过了2019年同期的322起高管变更数量。
具体看,今年以来博时基金、广发基金、招商基金,鹏华基金等多家头部大型公募均发生过高管变更,如高阳出任博时基金总经理、王小青出任招商基金董事长、金牛基金经理王宗合出任鹏华基金副总经理、千亿顶流基金经理刘彦春出任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等。
中小公司方面,今年7月,国投瑞银基金公告,因工作变动,该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叶柏涛离任,接任者为股东方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强。财通基金总经理王家俊于10月15日离任,汪海代任总经理职务。据创金合信基金公告,10月30日该公司董事长刘学民“因工作安排原因”离任,钱龙海将出任公司董事长。
此外,首家获准开业的外商独资公募机构贝莱德基金,于8月迎来了董事长、总经理和督察长上任任命。
前十月公募高管变更情况一览表
可能会导致基金经理流失
业内人士指出,公募高管变更可归类为三种原因:股东方(尤其是控股股东)根据发展规划对管理团队人员进行调整;公司高管在考核不达标之下发生变动;部分高管任期届满,因退休等原因发生变更。
比如,10月23日中信保诚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新聘涂一锴为公司董事长。同时,原董事长张翔燕和原总经理唐世春离任,分别转任公司总经理和常务副总经理。中信保诚基金在公告里说到“本次调整是公司股东方为加大对公司的支持并积极推进经营管理团队专业化、市场化建设而进行的正常职务调整,公司经营管理团队稳定,运作正常。”
需要指出的是,核心高管的变更,往往会导致另一核心人才——基金经理的流失。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今年以来公募行业新聘和离任的基金经理数量,分别有519位和261位,2020年同期的新聘和离任数量分别只有406位和215位。具体看,今年以来东吴基金、中邮创业基金等9家公募的离职基金经理数量不低于5位;而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大成基金、鹏华基金等10家公募新聘任的基金经理数量则不低于8位,人才往头部公司集中的趋势越发明显。
继续优化人才机制
公募人士汪强(化名)对
华东地区某资管机构总经理指出,一方面,自2019年以来,在结构性行情之下,公募基金的**效应越发明显,从而吸引来市场
汪强认为,虽然资管主体众多,但公募基金在其中具备明显发展优势。公募基金要实现长足发展,需要在人选筛选、机制激励、绩效考核等方面继续发力。“在未来的市场中,公募机构要与外资机构、私募等同台竞技。要实现长足发展,就必须留住核心人才。核心高管对公募基金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