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问答

张芊基金经理怎么样(广发基金经理张芊)

买基金还看基金经理的学历?中欧消费还看好吗?
今天一位网友关于持有的几个基金,我谈了一点看法,可能有一点大家不见得认同,就是买基金要看基金经理的学历和毕业院校。这位网友持有银河创新成长、中欧消费、万家行业优选、易方达蓝筹精选、兴全合润分级等几只基金,其中银河创新成长和中欧消费近几个月业绩极为不佳,我个人是建议转换到兴全合润和万家行业优选上去。
中欧消费郭睿,我个人不是太看好,从三五年长期看或许他的基金也还行,但比他行的还有不少。据我观察,明星基金经理大部分毕业于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和人大这五所顶尖985高校(是明星经理,那些没啥名气的就算了),学历基本是硕士博士,毕业于这五所学校起码说明一点,智商超一流。郭睿是非常罕见的双非院校(非985非211)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本科学历,注意,是本科!东北财经大学在财经类学校排在上财、央财、对外经贸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之后列第六位,高考录取分等同于一般的211大学。起码从学习能力和智商上,他应该显著低于易方达蓝筹精选张坤、兴全合润谢治宇、万家行业优选黄兴亮。我们再看看其他三人,黄兴亮,本科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清华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这是什么智商?跨专业还博士!再看兴全大神谢治宇,本科复旦大学金融工程,经济学硕士。易方达大神张坤呢?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还有中欧医药女神葛兰,本科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五年的硕博课程,博士延毕概率很大,六七年读出来也属于正常,葛兰四年读完,论文还获国际大奖!基金经理来自复旦和人大的,基本都是经济管理类专业,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工程一类的。毕业于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的,专业则不限于经管类,理工类的很多。还有几位来自顶尖211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如何帅、曹名长。
买基金我一般先看业绩,长期业绩短中期业绩都看,最大回撤也必须考虑。然后我会看基金经理是什么学历哪所学校毕业的?业绩近似的,看毕业院校,优选清北复交四大名校。让我们随便找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学历,是不是毕业于顶级985高校?
富国基金朱少醒,上海交大金融工程博士。
富国基金于洋,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制药专业学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研所硕士。
富国基金刘博,上海交大经济学硕士。
华安女神陈媛,上海交大数学硕士。
兴全女神乔迁,上海交大会计学硕士。
兴全董承非,上海交大理学硕士。
广发科技男神刘格菘,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
广发基金张芊,清华大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双硕士。
上投摩根李德辉,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鹏华王宗合,人大金融学硕士。
鹏华梁浩,人大经济学博士。
汇添富劳杰男,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
汇添富胡昕伟,清华大学工学硕士。
汇添富郑慧莲,复旦大学会计学硕士。
汇添富雷鸣,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
中欧基金王培,复旦大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硕士。
中欧基金周应波,北京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
中欧基金周蔚文,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
中欧基金曹名长,上海财经大学硕士。
交银施罗德王崇,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
交银施罗德何帅,上海财经大学硕士。
交银施罗德杨浩,北京邮电大学通信硕士。
信达澳元冯明远,浙江大学工学硕士。
景顺长城刘彦春,北京大学管理学硕士。
易方达萧楠,中科大硕士。
嘉实基金归凯,清华大学经济学硕士。
工银前沿医疗谭冬寒,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
英雄不问出处,那是老黄历。

把资金投向契合新发展理念、符合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方向的优质企业,同时又能获得持续、稳健的投资回报,这或许是许多投资者追求的投资理想。作为一名专业投资人,张芊在19年投研生涯中,运用良好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深厚的价值挖掘能力,持之以恒地实践着这一目标,为持有人带来了长期优秀的投资回报。

银河证券统计显示,截至9月30日,张芊管理的二级债基(股票上限20%)——广发聚鑫债券A(000118)近三年、近五年投资回报分别达到38.04%和35.16%,在同类基金(普通债券型基金——二级)的排名分别为5/174、7/99;自成立以来的累计回报134.01%,年化回报12.16%,获得银河证券三年期和五年期五星评级。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 张芊

凭借着优异的中长期业绩,张芊获得业内机构的认可。在近期揭晓的第七届中国基金业英华奖评选中,张芊获得“三年期二级债投资最佳基金经理”和“五年期二级债投资最佳基金经理”两大奖项。这也是自2016年以来,她捧起的第5座“英华奖”奖杯。

成长风格的价值投资老将

2020年基金中报数据显示,广发聚鑫A资产净值为101.74亿元,机构投资者的持有比例为85.16%。一位机构投资者评价称,二级债基金经理往往偏爱高股息的价值股,而张芊属于业内少有的“偏成长风格的顶尖选手”。

在张芊的投资体系中,成长投资与稳健收益能够完美结合,或许根源于她多年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老将,张芊自2001年即开始从事固定收益投研工作,她管理过社保、公募、企业年金等多种类型产品,经历过多轮牛熊周期考验。由此,带给她体会最深的一点是,做投资的时间越长,越是要坚持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是发现市场价值、参与创造价值的过程,是把资金配置到好企业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低买高卖,这是价值投资与波段操作最显著的区别。”因此,张芊更愿意将功夫花在基本面研究上,从长期价值出发获取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对于债券的价值投资,张芊认为,是从宏观经济变化的趋势出发,到债券供求、债券估值研究,适合自上而下挑选债券类属资产,再寻找合适的标的。

固定收益的投资特征是厚尾效应,如果愿意承担高风险,短期能拿到比较高的票息;但是一旦出现信用风险,就会把几年的超额收益全都吞噬掉。因此,张芊在债券投资的首要原则是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追求风险调整后的超额收益,她不追求信用下沉,宁愿不碰中高信用风险品种,也要确保有足够的安全边际。

权益的价值挖掘,张芊主要依靠的是精选品种,赚的是企业不断成长的钱。她喜欢将资金配置到那些行业空间大、符合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方向,同时又有优秀的管理团队、治理结构良好的企业中去,主要是行业景气度向上的成长股。这与其他基金经理配置低估值、高股息的稳健个股明显不同。

例如,2019年,广发聚鑫的组合中出现电子、计算机、医药、新能源、化工等行业的成长股。当年,广发聚鑫A全年累计回报29.52%,在224只二级债券型基金中排名第1。在2014、2015年成长股表现出色的年份,广发聚鑫也取得了优秀的投资回报。

不仅具有鲜明的成长标签,张芊还以实际行动坚持稳定的风格,不会轻易随市场变化而改变。例如,在2017年白马行情中,广发聚鑫的表现略显平淡,但张芊始终相信,科技产业升级、实现国内产业自主可控是长期产业逻辑,符合当下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其中,以电子、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产业链景气上行,科技成长股值得长期看好。

正是因为如此,在机构投资者眼中,张芊管理的产品收益和风险偏好明确,基金表现具有可预期性,能够较好地满足机构投资者的配置需求。

基于基本面研究的前瞻配置

如果说长期价值理念是投资的向导,那么,良好的资产配置能力、严格的风险控制水平,则是张芊构建和优化组合的有力保障。“对于二级债基来说,需要动态把握各类资产的机会。无论是大类资产的配比,还是类属资产之间的切换,都至关重要。”

过去7年,张芊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有过多次漂亮的操作。2014年,基于宏观经济下行与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判断,广发聚鑫维持较高的久期和杠杆,增加可转债和股票持仓,助力基金净值创出新高。2015年二季度,基于对市场情绪高涨、可转债品种估值偏高的判断,张芊***了组合中的可转债,减持了权益资产,保住了前期的胜利果实。

2019年,张芊精准把握了股票和可转债的行情,为广发聚鑫带来了良好的超额收益。“2018年末,我们判断可转债和权益的风险释放比较充分,对这两类资产维持比较高的风险敞口。3月底、4月初,市场转向震荡时,对前期上涨较快、估值较高的转债品种进行止盈。7月,在转债和权益调整比较到位后,我们逐步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并注重持仓品种和行业的分散。”

在多变的市场环境面前,在关键时刻果断调整权益资产的敞口,不仅展现了张芊基于基本面分析的资产配置水平、前瞻布局的有效性,也体现了她对于回撤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张芊心里,对风险的把握,与基本面研究一样,是组合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她认为,要真正给基金持有人赚取回报,给客户提供合适的风险收益比,就需要将组合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果产品净值波动比较大,客户的持有期限较短,持有基金的体验就不是很好。这也是她一直以来贯彻的投资原则:从持有人的需求出发来管理产品,为持有人提供有生命力的产品。

经济温和修复,股债均可期待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受到冲击,股债两类资产都曾出现大幅波动。张芊分析认为,随着国内疫情影响的减退,经济出现恢复性回升,但未来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她预计,A股市场有结构性机会,债市在左肩,票息明显提高,但行情可能仍需等待。

对于宏观经济,张芊的判断是温和修复。“目前经济处在迅速回补的过程,但这是向宏观潜在增速回归,而非新周期重启。并且,经济的温和修复,已经反映在资产价格中。”

做出这样的判断,张芊的依据主要有二。一是在经济动力上,土地市场已有边际降温的迹象,政策对居民购房的金融条件边际收紧,房地产方面没有明显的拉动力。此外,居民消费复苏也相对较慢,后续要看服务业的复苏。二是外部贸易环境的变化,也为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基本面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债券市场的走向。今年4月底、5月份,债券收益率见低点,并且出现了一轮罕见的V型反弹,长债收益率上涨70、80bp,短债上涨超过100bp。张芊认为,当前的债券市场,比较充分地反映了货币政策从宽松到中性的变化。

“债券市场处在左肩,货币政策中性,短期放松或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都不大。从绝对收益水平看,债券市场对此预期已经体现得比较充分,所以我们认为债券近期继续大幅调整的概率不大,但趋势性机会可能仍要等待。” 张芊介绍,她对债市未来的表现不悲观。近期,信用债息票明显提高,票息收益可以和银行三个月理财相媲美,这在过去很少见。

权益资产方面,张芊认为A股延续结构性机会,中长期看好国产替代、自主可控方向。她表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国家鼓励国产替代,高端制造业也到了制造再投资的周期,相关行业蕴含着丰富的机会可以挖掘。此外,低估值的银行、保险虽然受政策压制,但估值相对便宜,可以精选个别优秀品种。

基金经理简介:

张芊女士,金融学硕士、MBA,持有证券业执业资格证书,19年从业经历。2001年6月至2012年2月曾在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固定收益类投研工作,现任广发基金副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总监,管理广发聚鑫、广发招享等基金。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