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为什么收购孟山都?
拜耳为什么收购孟山都?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孟山都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农药的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都有分公司,主要生产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等,而且这些产品都是出口到世界各地,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但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却是一个中国人,他就是王泽山院士。王泽山院士是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我国火 *** 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火 *** 之父。
一:拜耳为什么收购孟山都给我们的启示
企业的转型,资源的整合,都是原因。中国化工集团是在原化工部所属企业基础上组建的国有企业,是我们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
在世界500强中位列164位,员工有14.5万人,其中8.7万人在中国境内。
公司的业务板块包括化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农用化学品,是石油加工及炼化产品等等。
先正达是全球最大的农化公司,这就标志着两农化板块的合并事宜,今后在能源,石油化工,橡胶,拥有上下产业链的的关系都将更好的整合。
做到整合以后,新的公司也能够做大做强。
这是一次极有意义的战略性收购,先正达的真正核心是转基因作物种子的研究,这块是现在和未来竞争高地之一,看看巴西的农业就知道了,被孟山都为首的巨头牢牢把控。孟山都又是干什么的,农药都是附带,而转基因作物种子才是其最大的主业。
拜耳为什么能收购孟山都,这是此次美欧互殴的结果,而不是市场经济上的内容。美国人重罚了大众,德国人领导的欧盟会看着大众被罚而无动于衷?拜尔收购了孟山都。
而西门子旗下的英飞凌收购了WOLFSPEED(做雷达核心组件的TR的关键材质SiCGaN,LED老大美国科瑞CREE旗下的半导体制造部门,雷神等的此块的供应商的直接制造商),其他针对措施就是老花样找几大美国IT企业的麻烦,APPLE,谷歌,MS,高通。
二:拜耳收购孟山都花了多少钱
风靡全球40年的除草剂惹风波
多国发起“除草”行动 拜耳660亿美元收购“遗祸”未了
李哲
一起涉资660亿美元的超级收购案,让拜耳余波不断。
截至2019年4月11日,约1.34万名原告在美国就作物保护产品草甘膦提起诉讼。目前,包括德国、法国等地均发布了对草甘膦禁用或限制使用的时间表。自2018年6月以来,拜耳的股价已经跌去40%。
上述纠纷与一家名叫“孟山都”的公司不无关系。2018年6月,拜耳完成了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案——以660亿美元完成对孟山都的收购。如今,这起史上最大的收购案却让拜耳陷入不断的纠纷中。
对于收购后的股价下滑,拜耳方面回复《中国经营报》
收购阵痛
2015年对于农化企业而言,无异于一场寒冬。这一年,全球前六大农药公司的总销售额为392.76亿美元,占全球作物保护用农药市场的76.7%。然而,相较2014年,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销售额排名第二的拜耳公司在2015年作物保护市场实现销售额1000.89亿美元,同比下滑9.5%。
“近些年来,全球农化市场一直持续在低位运行,未来这一状态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这是由需求侧萎缩导致的。虽然玉米等产品属于农作物,但是其应用领域很多时候与工业息息相关,工业领域的下行趋势直接影响了农化领域。这也直接导致了全球农化行业巨头的重组。”安徽中农纵横农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益军向
2016年2月,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了国际农化巨头先正达。这一消息对于长期垂涎先正达的孟山都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此前,长期从事转基因研究的孟山都试图通过收购来扭转外界对公司的认知。2015年,作物保护业务下滑的瑞士公司先正达成为孟山都眼中的理想目标。
然而,在孟山都多次提出要约收购未果后,先正达最终花落中国化工。而孟山都则迅速开启了与拜耳的谈判。2016年9月,在经历了四个月谈判后,德国拜耳公司宣布以近660亿美元(约合440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全现金收购孟山都。
2015年,拜耳的化学品业务营收仅次于先正达公司,孟山都则为全球最大的种子生产商。“粗略估计,从目前全球农化产品来看,拜耳收购孟山都以后可以占到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杨益军说道。
最终,这笔拜耳史上最大的收购案于2018年6月宣布完成。然而,对于这样一笔收购,外界却表现出谨慎的态度。曾先后任职于孟山都和杜邦先锋的原杜邦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刘石曾撰文指出,拜耳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有很强的配比性,但是传统文化对创新文化的耐受力有限,因为拜耳是非常传统的公司。“欧洲淑女”是否能够驾驭“美国牛仔”还有待观察。
这样一笔收购案的直接表现则是拜耳股价在随后10个月的时间里持续下跌。
在完成对孟山都收购后,孟山都的营收确实提振了拜耳的业绩。
作为孟山都的明星产品,草甘膦在其营收中的占比颇高。2018年,拜耳农业业务(作物科学事业部)销售额142.66亿欧元。该销售额中约有53亿欧元归功于收购业务。“这其中近六成是由草甘膦产品提供的。如果算上与草甘膦有关的种子销量,这个比例将更大。”杨益军说道。
然而,就在发布2018年财报30多天后,拜耳宣布了全球裁员计划。2019年4月初,拜耳宣布在全球11.8万名雇员中,将裁员1.2万人,比例超过10%。其中,德国总部将裁员4500人。对于此次裁员计划,拜耳方面表示这一举动将提振营收效率以及提高利润率。
据德国媒体报道,裁员将涉及农业部门的部分职位,而拜耳的裁员计划将持续至2021年底,以期在2022年时能节省每年26亿欧元的成本。
“拜耳花大价钱收购孟山都的诉求是减少同业竞争,形成协同效应。但是未来短期内会对业绩造成阵痛。这要分两方面来看,一是因为两个公司的业务的协同作用需要时间,需要有一个消化吸收的时间。二是因为草甘膦产品的影响和市场低迷的影响。”杨益军说道。
草甘膦致癌纠纷
就在拜耳收购孟山都之前,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草甘膦列入2A类致癌物名单。完成收购孟山都的拜耳则在全球面临超过一万起的草甘膦纠纷。
1970年Hamm 和 Franz两位博士合成得到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并发现其杰出的除草活性,并把这种化合物命名为草甘膦(glyphosate)。随后,孟山都对草甘膦的除草活性进行全面研究后,推出了第一个草甘膦产品——农达(Roundup)。
时至今日,草甘膦产品已经在全球应用40多年。然而,正是这样一款除草剂产品,却让拜耳深陷纠纷。2015年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草甘膦列入2A类致癌物名单。这一登记在所有致癌等级中属于较高等级。通常,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的物质会被认定为2A级致癌。
2014年,美国园丁约翰逊将孟山都告上法庭。约翰逊表示孟山都的草甘膦除草剂产品很可能成为导致其患上非何杰金淋巴瘤的直接诱因。2018年8月,美国加州高等法院的陪审团认定草甘膦除草剂引发了约翰逊的癌症。拜耳方面对此坚称:科学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我们定将继续大力捍卫这一重要且安全的、有利于现代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除草剂。
事实上,在草甘膦除草剂致癌风波期间,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布消息称,经过长期跟踪评估后,EPA将草甘膦的致癌风险调整至E级,即该化学品不太可能致癌。
对于草甘膦产品的致癌问题,拜耳公司在回复本报
对于草甘膦产品的致癌性,业内专家推测:“草甘膦产品属于含磷的氨基酸类除草剂,这样的产品一般是比较安全的。致癌有可能是因为累计叠加和大剂量使用导致的。”
然而,虽然对于草甘膦产品究竟是否致癌各机构众说纷纭,但是,全球多个国家已经开始禁售或禁用草甘膦产品。
而在拜耳公司看来,纵使草甘膦产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涉及多起纠纷,草甘膦仍将成为全球农民不可或缺的工具。“草甘膦并没有在全球陷入麻烦。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加20亿人口。我们相信,草甘膦成分的除草剂在帮助农业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粮食安全挑战方面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拜耳公司回复
那么,草甘膦产品的致癌纠纷对拜耳公司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对此杨益军表示:“从目前来看,全球涉及这样多的起诉案例,这对拜耳的业绩肯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禁用的情况下。目前拜耳在申诉,但是这样的申诉往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即便申诉成功,在这段时间内对拜耳造成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甚至未来如果说草甘膦禁售,那么影响将会更大。”
三:拜耳收购孟山都完成
Mexican cavalry crossing to attack拜耳花生高套餐多少钱一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