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资金应该选择政信项目
因为一些“伪政信“的爆雷,政信项目今年以来不断经历着信任危机,让整个市场弥漫着一股悲观的情绪。
今天安得财富从以下三个问题,提出一点点自己对政信项目的见解:
什么是伪政信?
什么是纯政信项目?
为什么看好政信项目?
01
什么是伪政信?
政信项目,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但很多不法分子为了赚钱,以普通的民企单位作为融资主体,打着***城***司担保的名头,做着挂羊头卖狗肉的不法事情,资金用途跟地方***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是伪政信。
02
什么是纯政信项目?
满足以下三大特点的才能称为“纯政信”项目:
①融资主体和担保主体的控股股东是***或者***部门
②风控措施中应有***或者***部门作为债务人的债权抵押受让
③资金款项用途为民生用途(例如路桥工程,河道治理、修建公共设施或者棚户改造等)
上述三大特点,实际上围绕着一个中心,即“***作为还款人或者债务人的身份”来展开。
所以,未来在选择政信类理财产品时,我们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A、***平台公司:必须是一级核心***平台(最简单的辨别方式是:查阅股东背景,是否是***、财政局或***机关直接持股的,最好是独资。)
B、资产抵、质押:必须要有对***或者***机关的应收账款质押,此应收账款的形成必须是平台公司为***建设基建项目行成,且有***确权。
C、金融机构:必须是央企,国企,特大型金融机构背景,股权结构简单清晰的金融机构
满足以上条件产品,基本可以确定,投资人的本、息是安全的。
03
为什么看好***信用项目?
1、平台不会出现毁灭性问题
哪些是毁灭性问题:实际控制人失联或死亡,民间借贷,资金转移至海外等问题。这些问题是高压线,一碰就死。平台不会出现这些问题,这表明平台不会遭遇毁灭性打击。
2、平台背后是***信用
虽然国家一再声明“谁的孩子谁抱走”“打消中央兜底的幻想”,但是从平台的操作层面,即省、市、区县来说,有几个敢真的让平台出现问题的?晚几天兑付,都惹得市场一阵骚动,舆情满天飞,在保稳定的大局下,哪个地方***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句话说的好,平台如果真的出问题了,一盘点平台资产主要是***的应收账款,以及其他平台和***部门(财政局、土储、管委会)之间的其他应收款。按着这条线就可以去找***。正所谓,“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平台是地方***的平台,对于国家来说,地方***是自己的孩子。孩子闯祸了,当家长的要板起脸,打屁股,事后还得当家长的去擦屁股。不理解的可以想想为什么2014年要出43号文。
3、平台不敢违约
平台目前自身现金流不足,还款主要依靠借新债。要是哪家平台敢出问题,那就是平台所在区域的问题,金融机构一收紧,这个区域的平台都会受到牵连。一向履约记录极好的天津某房地产国有企业,不就这样躺枪了吗?好在天津足够大,没有出现大问题。要是某个经济一般的区县市的平台出问题,那可能就要出大问题的。去年,贵州要求收回承诺函,都引得金融机构做贵州项目很谨慎,要是真的出问题,天知道要出什么大篓子。上面的分析看出,平台不敢违约。
4、平台不能违约
平台债务主要来自银行,少说十几万亿的规模(包括城投债、***购买服务和PPP融的资,类平台企业的融资,调出名单的平台的融资)。这个不是小事。往大了说,煤炭行业、钢铁行业、纺织业出问题,那叫产能过剩,需要出清。可以银行和平台出问题,那就不是小事了。银行业出问题,是可能引发经济危机甚至动荡的。平台问题,背后是***问题。我们国家能承受的住希腊式的***问题吗?能承受得住底特律式的地方***破产吗?
5、平台出问题,***有动力出面协调
平台一旦出问题,***有动力出现协调,因为这个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了。虽然说现在市场在经济中发挥相对主导的作用,大家“不找市长找市场”,但是市长一发力,市场也得跟着动。
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破产了,一些国有企业违约了,那是市场出清的过程,***没有救助的义务。可是,平台出问题了,***的钱袋子就麻烦了。并且,大家都知道行政力量相对市场强势多了。
6、实践来看,平台出问题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