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养老金怎么调2022养老金上调标准
2023年养老金怎么调
马上即将迎来2023年,养老保险会有四项待遇会提高。参加养老保险,实际上就参加了整个社会的保障,只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养老保险的待遇也会一起提高。这一次能够提高的四项待遇,主要是2023年的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提高、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待遇。
一,2023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
按照社会保险法,第18条明确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会根据职工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从2005年到2022年,我们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经历了18年连续调整,相信今年也不会例外。2023年养老金调整受益的老人,主要是2022年12月31日前办理退休手续并领取养老金待遇的老人。
1~3季度,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增长了5.1%,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了2.0%。刚刚过去的10月份,我们的广义货币(M2)增长了11.8%。
从以上客观因素来讲,2023年养老金会继续增长的。
不过,2015年以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总体水平是呈下降趋势的。养老金调整幅度由2015年的10%下降至2022年的4%,近三年来的调整幅度分别是5%、4.5%和4%。根据物价和工资增长情况,预计2023年的养老金总体调整幅度会在3%~4%之间。
二,2023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
养老金计发基数,最终的目标是要过渡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3季度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为15678元,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56.7%,同比增长了5.1%。预计明年全国各地的社会平均工资会在4%~8%的速度增长。
不过,相应的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基数要综合考虑到养老金的增长速度和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2021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9.7%,城镇私营单位工资增长8.9%。但是我们的养老金计发基数,2022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4%~6%,不过上海达到了10.2%。
总体来说,明年各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增长速度预计会在3%~6%左右。
养老金计发基数提高受益的老人,是2023年1月1日以后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的退休人员,正好跟养老金调整的受益人员实现无缝衔接。
三,丧葬补助金。
从2021年9月份开始,人社部公布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在全国统一了有关的遗属待遇标准。
有关丧葬补助金标准,是按照参保人员死亡时本省上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倍计算。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22年1~3季度,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482元,同比增长4.3%。按照这一趋势,明年的有关待遇情况肯定会继续增长。受益的人群实际上是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去世人员的遗属,这项待遇能够用于减轻他们安葬老人时的家庭负担。
第四,抚恤金待遇。
抚恤金待遇也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暂行办法》规定的,同样也是跟去世上年度所在省份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挂钩,会跟丧葬补助金同比例增长。
这一部分待遇主要是帮助参保人的遗属,尽快适应参保人去世后的生活。退休职工能够领取到的最高待遇是9~24个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方能达到十五六万元呢。
法律依据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保障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及其遗属的合法权益,依据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包括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合称遗属待遇)。
第三条遗属待遇为一次性待遇,所需资金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列支。
第四条丧葬补助金的标准,按照参保人员死亡时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本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计算。
第五条抚恤金标准按以下办法确定:
(一)在职人员(含灵活就业等以个人身份参保人员),以死亡时本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根据本人的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确定发放月数。
缴费年限不满5年的,发放月数为3个月;
缴费年限满5年不满10年的,发放月数为6个月;
缴费年限满10年不超过15年(含15年)的,发放月数为9个月;
缴费年限15年以上的,每多缴费1年,发放月数增加1个月。缴费年限30年以上的,按照30年计算,发放月数最高为24个月。
(二)退休人员(含退职人员),以死亡时本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根据本人在职时的缴费年限确定最高发放月数(计算方法与在职人员相同),每领取1年基本养老金减少1个月,发放月数最低为9个月。
本条所述缴费年限和领取基本养老金时间计算到月。
第六条参保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累计缴费年限不足5年的,其遗属待遇标准不得超过其个人缴费之和(灵活就业等以个人身份参保人员以记入个人账户部分计算)。
第七条在职参保人员死亡的遗属待遇领取地为其最后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含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所在地),由最后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核定参保人员缴费年限等相关信息,并支付遗属待遇。退休人员死亡的遗属待遇领取地为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
第八条参保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同时符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条件的,由其遗属选择其中一种领取。已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并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后死亡的,其遗属不再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
第九条参保人员因下落不明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以人民法院宣告的死亡日期作为其死亡时间,其遗属可以领取遗属待遇。被宣告死亡参保人员再次出现的,已领取的遗属待遇应予退还。
第十条本办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对在社会保险法实施后至本办法施行前死亡参保人员的遗属尚未享受遗属待遇的,由各省妥善予以处理。
2022年养老金怎么调整
具体的标准也是根据养老金调整的,各地总体幅度每年有所变化的。2022年的标准各地普遍在20至40元之间。2022年4月21日,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上限为12000元。
养老金
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即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是造福社会的需要。
养老金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积累的原则积累、运作。当人们年富力强时,所创造财富的一部分被投资于养老金计划,以保证老有所养。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要领取养老金必须符合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按照相关规定,中国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5月底人社部正式发布2022年养老金调整通知,给全国退休人员吃下定心丸,也定下养老金调整的基调,一是人均养老金调整幅度为4%,较2021年下降0.5%;二是强化挂钩调整比重,体现多缴多涨、长缴多涨激励作用;三是适当提高倾斜调整比例。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各省养老金调整方案要体现出以下内容:调整上限为4%;侧重点是挂钩调整,较往年强化上涨比重;倾斜调整可适当提高,非强化比重。
2022年养老金上涨200元以上,不是一般退休人员能领到的,从今年养老金调整的基调来看,2类退休人员才有机会上涨养老金达到200元以上,一个是工龄长、养老金高的退休人员;另一个是高龄倾斜养老金高的退休人员,下面带大家一起看看正确的分析。
第一,工龄长、养老金高的退休人员。
从今年全国养老金调整的基调来看,一个亮点就是适当加大挂钩调整所占比重,体现在“应与”这个关键词上,其中再三强调“应与退休人员本人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这意味着各省大概率在2021年挂钩调整的基础上加重比例。所以说,工龄长、养老金高的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最多,才能体现养老金的激励性作用。
根据人社部相关统计数据,企业职工人均养老金2987元,按4%粗略计算,人均上涨120元左右,远远达不到200元以上涨幅。所以说,上涨4%只是人均养老金的测算。实际上,每个退休人员上涨幅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会高于4%,有的会低于4%,平均在4%。因此,从总体来看,养老金上涨达到200元,养老金水平等于200÷4%=5000元。经测算,养老金能领5000元以上,工龄应不少于40年,意味着20岁之前就参加工作,他们几乎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退休职工。他们参加工作时间早,缴费年限长,养老金高,上涨幅度高于4%。
第二,高龄倾斜养老金高的退休人员。
从今年全国养老金调整的基调来看,继续对高龄退休人员,适当提高调整水平,这也意味着高龄退休人员可以多领些养老金。为了说明高龄倾斜政策,就以2021年山东省养老金调整为例,其中山东省高龄倾斜在全国都是一大亮点,也就是“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达到70周岁、75周岁和80周岁的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加290元、190元和360元。”根据高龄倾斜政策的延续性,预计今年大概率还会保留,换句话说,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达到70周岁、75周岁和80周岁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分别为290元、190元和360元。所以说,养老金上涨200元以上,除了工龄长、养老金高的退休人员外,还有高龄倾斜养老金高的退休人员,比如说山东省2021年已满70周岁、75周岁和80周岁的退休老人。
总之,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养老金上涨4%很不容易,体现国家对退休人员的一份关怀和照顾。经过分析,养老金上涨200元,主要是工龄40年以上、养老金5000元以上的退休人员,还有高龄倾斜养老金高的退休人员。具体到每个人,要看各省的具体调整方案。
法律依据:
《关于2022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第三条
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并实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办法统一。定额调整要体现公平原则;挂钩调整要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应与退休人员本人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可适当提高调整水平。继续确保安置到地方工作且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不低于当地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要进一步强化激励,适当加大挂钩调整所占比重。
2022年养老金是怎么调
法律主观:
第一,2022年将继续提高养老金好消息,2022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继续上涨!养老金融领域专家董登新认为,目前我国职工的养老金人均水平已经达到3000元左右,增长速度不宜过快。不过,养老金上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中国社科院专家张盈华表示,2021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超过10%,养老金18连涨有一定的基础。为什么我国要连续调整养老金呢?首先养老金保持增长可以让退休人员适应物价变化,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其次,在养老金的调整中,不仅有定额增长,还有倾斜调整,会向艰苦边远地区和高龄人员倾斜,所以养老金连续上涨可以缩小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养老金保持上涨还能提高参保人员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保持社保体系的连续运转。按照往年的养老金调整进度,3月或者4月就能收到全国性的通知,各个省份养老金补发的部分基本在6月或者7月发放到位。第二,养老金发放时间改变,部分地区提前发放2月的养老金以往年份,有的地区为了让退休人员在过年之前多领一点养老金,会提前发放春节后下一个月的养老金,但是今年的春节时间是在月底,原则上不会提前发放2月份的养老金。但是有部分地区依然发布了2月份养老金发放时间调整的通知,比如广东省各地如惠州、佛山、东莞等地提前发放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1月份就能收到2月份的养老金了,但是广东省这些地区的做法是为了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向全国统筹信息系统迁移数据,所以出现养老金提前发放的情况,3月之后的发放时间会恢复正常。这些地区的退休人员,可以及时关注自己的账户变化,如果2月份没有收到养老金,可能1月份已经到账了。除了广东外,浙江、湖北、上海、四川等多个地区,也强调要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在接入全国统筹系统时,部分地区的养老金有可能会提前发放,大家可以注意自己账户的变化。另外,有部分地区调整了全年的养老金发放时间,比如武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发放时间,由原来的每月15号到20号统一调整为每月15号。有些人之前是在16号到20号收到养老金,现在是提前到15号发放。第三,农村高龄老人待遇或将上调基本职工养老保险保持了连续17年的上涨,但是农村老人享受不到。农村老人上了年纪之后,身体素质下滑,找新工作也比较难,有的老人70岁还得种地谋生,所以应当倾斜照顾农村高龄老人。2022年,多个省份提出要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其中江苏提出,城乡基础养老金要由每人每月173元,提高到187元,新标准在3月31日之前落实到位。贵州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要提高到113元,相比之前提高25元。除了基础养老金上调之外,还有不少地区对高龄老人进行倾斜照顾,比如芜湖提出,65岁到69岁,70~79岁,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多发5元、10元和15元的基础养老金。
2022年养老金几月份上调
2022年养老金上调,一般都是六月下旬出来具体的方案。然后等到七月份发养老金时,会一次性补齐1-7个月的差额。
今年的养老金具体增加多少?以及具体到账时间?
养老金上调,分成三个部分: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以及倾斜调整
虽然2022年养老金上调4%,但这是社会总体平均水准。具体到个人,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如果你养老金就1000多块钱,那上调4%,也才40块钱。这肯定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个人养老金具体上调金额,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1、定额调整
定额调整体现的是社保的“公平性”。同一个省市地区的退休老人,定额调整的金额都是相同的。
按照往年的方案,大部分省市地区定额调整的金额都在35-70元之间。
2、挂钩调整
挂钩调整一般就是和工龄有关系。就是你交社保的时间越长,这块的上调金额就越高。
去年大部分省市地区,上调的金额都在1.3元/年-3元/年之间。
你交社保的时间,每一年给你加1.3元-3元。
所以,在这里也能看出,工龄的长短,还是非常影响养老金的。
3、倾斜调整
倾斜调整,一般就是指高龄倾斜。
有些省市地区,是以满65周岁开始。有的省市地区,是以满70周岁开始。
像湖北省,去年这块方案是:年满70周岁,每人每月增加40元。年满80周岁,每人每月增加60元。
就一个宗旨:我国关爱高龄老人,年龄越大增加的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