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有啥影响
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是什么政策
9月5日下午5时,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8%下调至6%。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此解读称,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境内金融机构为外汇存款缴存的准备金减少,有助于增加市场上美元流动性,并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当前受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影响,美元指数一度突破110关口,引发人民币对美元被动性贬值。央行此举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有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避免出现非理性的超调。
“此举的背景是当前人民币汇价迫近7.0关键点位,央行正在适度加大调控力度,增加汇率波动摩擦力。”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会增加在岸市场美元流动性,在现汇市场供求平衡上缓解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压力。
不过,这一轮人民币贬值主要由美元指数大幅上行触发,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目前运行稳健。这意味着接下来监管层汇市调控力度将比较温和,不会对特定点位过度关注,人民币汇价将随美元指数反向波动。这也意味着本次措施或会带动人民币兑美元汇价短期反弹,但在美元升值方向下,不会扭转贬值态势一一这也不是政策目标。王青判断,下一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会趋于温和,一篮子汇率指数将延续偏强走势。
而事实上,在国内经济整体处于修复态势,我国国际收支将保持较大幅度顺差的背景下,人民币贬值预期很难有效聚集。这意味着年内汇率因素不会对宏观政策灵活调整形成实质性掣肘。
“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汇率稳定信号。”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认为,此次调降向单边押注人民币贬值的参与者释放清晰的政策信号,表明当局会采取相应举措,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调节人民币过度升贬值的问题上,货币当局具备较充裕的管理工具,如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逆周期因子和外汇掉期交易等。
就在9月5日下午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介绍,人民币长期的趋势应该是明确的,未来世界对人民币的认可度会不断增强。但是短期内双向波动是一种常态,有双向波动,不会出现“单边市”。“但是汇率的点位是测不准的,大家不要去赌某个点。合理均衡、基本稳定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我们也有实力支撑。”他表示。
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拓展资料:
一、下调准备金率意味着什么?
存款准备金是银行中部的金融机构为确保客户在资金提取存款和清算而准备的资金,银行中部要求的存款准备金与其存款总额的比率是存款准备金率。
当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时,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会减少,所以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放贷,通常存贷款利率也会降低。这是经济相对宽松时采取的财政政策。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也会通过降低存贷款利率来***贷款,***经济增长。
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意味着国家应该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资金流动。
二、降低准备金率会有什么影响?
第一,缓解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
全面+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将有助于缓解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经济发展。
第二,***消费增长
一方面,可以缓解实体经济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在资金的支持下,实体经济无疑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从而***消费,活跃市场。
第三,***股市上涨
实体经济在资金的支持下,可以大大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和基本面,从长远来看,这对股市是有利的。从近几年国家对股市的支持来看,降准也可能给股市吹起暖风,估计会有不少资金人涌入股市,从而***股市上涨。
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是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即降低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能力,并调控货币的供应量,而下调则说明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存款准备金就是央行要求各大商业银行缴存的一部分备用金,存款准备金占其他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而下调准备金,就是宽松货币政策的体现。
央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强跨周期调节,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答记者问
问:此次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答: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人民银行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问:此次降准的考虑是什么?
答: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问:此次降准释放多少资金?
答: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到参加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达到了支农支小(含个体工商户)等考核标准,政策目标已实现,有关金融机构统一执行最优惠档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