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通知?今年退休金调整通知
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人社部发布的《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起,为2021年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上涨5%,迎来16连涨。
法律依据:《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一、调整范围。2020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
二、调整水平。全国总体调整比例按照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确定。各省以全国总体调整比例为高限确定本省调整比例和水平。
三、调整办法。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并实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办法基本统一。定额调整要体现公平原则;挂钩调整要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可与退休人员本人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养老金水平等因素挂钩;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可适当提高调整水平。继续确保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不低于当地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水平。要进一步强化激励,适当加大挂钩调整所占比重。
四、资金来源。调整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对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补助。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调整所需资金由原渠道解决。
五、组织实施。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退休人员的亲切关怀。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宣传解读,确保调整工作平稳进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于2021年5月31日前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各地区要严格按照两部备案同意的实施方案执行,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提前做好资金安排,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得发生新的拖欠。对自行提高调整水平、突破调整政策、存在违规一次性补缴或违规办理提前退休的地区,将予以批评问责,并相应扣减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调整方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并组织实施。
多地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的通知
法律主观:
国务院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养老金9年连涨,可普通退休人员并没有特别大的感受,收入分配改革不能是某个领域的单兵突进。破除“双轨制”是养老制度改革绕不过的死结。这是2005年以来,国家连续第9年调整企业养老金。不过,普通退休人员表示,对养老金连涨并没有特别大的感受,生活水平并未因此而显著提升。应该说,养老金连涨带来的收益是实实在在的,过去8年累计月人均增加1021元都是真金白银,可民众为啥依然有话说?原因大致有三,首先,9年连涨属于“人为调整”而非“机制调整”,这就使得养老金调整政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一些企业退休职工在欣喜之余,也流露出对于“明年要是不涨了怎么办”的忧虑。其次,与养老金双轨制的巨大鸿沟相比,这种调整还停留在小修小补的层面,难以拉平差距。毕竟,在企业职工养老金上涨的同时,基数原本就高的公务员退休工资也在涨。据介绍,此次调整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893元,但目前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人均退休金在4000至5000元,前者依然跑不赢后者。更关键的是,由于涨幅不及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涨幅,在企业职工养老金9年连涨的背后,养老金的实际替代率自2000年以来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011年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2。9%,不足机关事业单位的一半。一言蔽之,“双轨制”已经成为养老制度改革绕不过的死结。一方面,不患寡而患不均,养老待遇的不公加剧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失衡,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阶层和群体之间的情绪对立,不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同时,双轨制迟迟不破,也羁绊了退休年龄、养老金管理体制等其他方面的改革。近年来,延迟退休每被提出都会遭遇一片骂声,广大普通劳动者除了担心自己负担加重,更不满公务员既能延长任职期限,又无须缴纳养老保险的两头受益。此外,由于我国公务员养老金保障水平在世界上几乎是最高的,财政负担公务员养老金的压力巨大,也间接影响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福利的提升。眼下,社会公认的收入分配改革主线是“提低、控高、扩中”。作为其中重要内容的养老制度改革,也不能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在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同时,必须对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开刀。养老金9年连涨不如一次并轨。只有每个劳动者都按规定缴费和享受福利,才能在实现制度公平的同时,也为养老金做实个人账户,提高统筹层次,实现保值增值创造有利条件。值得一提的是,破除“双轨制”不能是某个领域的单兵突进。早在2008年2月国务院提出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但整整5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症结就在于与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不同步引发的公平性质疑,招致3000多万事业单位员工的集体抵触。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改革目标中特别提到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对于养老制度改革来说,也需要做到一揽子的系统改革,企业、事业单位、党政机构这三大体系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正如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所言,“要减少改革阵痛的次数,两次就疼一次吧,早晚的事。”
法律客观: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经省委、省***同意,报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近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全省2013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鄂人社发〔2013〕20号),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为我省2012年12月31日前已按国家政策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的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根据国家批复,今年我省调整水平按2012年我省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本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采取普遍调整和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具体办法为:一、对2012年12月31日前退休、退职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66元;在此基础上,按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特殊工种换算的缴费年限)增加基本养老金,每满一年增加3元。二、对符合下列条件的退休人员,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再按以下标准分别增加基本养老金:(一)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享受供给制的老工人,每人每月增加30元;(二)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享受薪金制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25元;(三)1953年12月31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20元;(四)符合劳社部发〔2002〕9号文件规定的原工商业者,每人每月增加10元。(五)2000年12月31日前退休,并在退休前取得正高职称且被单位按规定聘用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360元;2000年12月31日前退休,并在退休前取得副高职称且被单位按规定聘用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含高级技师)的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210元。2000年12月31日后退休,并在退休前取得正高职称且被单位按规定聘用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310元;2000年12月31日后退休,并在退休前取得副高职称且被单位按规定聘用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含高级技师)的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160元。对同时符合本条所述两个以上条件的,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只增加一项。三、对高龄退休人员,年满70周岁不满80周岁的,每人每月再增加30元;年满80周岁及以上的,每人每月再增加40元。四、对符合国家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范围的退休、退职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10元。五、对2005年12月31日前已按国家政策办理退休、退职手续的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10元。六、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按上述办法调整后,按照中办发〔2003〕29号和鄂办发〔2003〕53号文件规定,其基本养老金仍未达到所在市(州)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补齐到平均水平(不含财政支付的生活困难补助)。七、按照《湖北省试点县(市、区)乡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04〕121号)和《省人民***关于全面推行乡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鄂政发〔2005〕28号)精神,参加乡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的退休人员,比照本办法执行。
2021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
2021总体调整水平为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基本养老金调整,是一项社会政策,要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功能,确保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国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2020年我国物价和城镇职工平均工资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为了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需要适度调整养老金。但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目前还处于逐步恢复过程中,下行压力加大。综合考虑多种因素,2021年按照4.5%的比例继续调整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既有利于保障大家的基本生活,也体现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要求。
法律依据:
《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第一条调整范围。2020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
第二条调整水平。全国总体调整比例按照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确定。各省以全国总体调整比例为高限,确定本省调整比例和水平。
退休工资几月份调整
【法律分析】:要求各地区于2021年4月30日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但各省市具体落实时间有差异。
【法律依据】: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的《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一、调整范围。2020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二、调整水平。全国总体调整比例按照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确定。各省以全国总体调整比例为高限,确定本省调整比例和水平。三、调整办法。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并实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办法统一。定额调整要体现公平原则;挂钩调整要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可与退休人员本人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养老金水平等因素挂钩;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可适当提高调整水平。继续确保安置到地方工作且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不低于当地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水平。要进一步强化激励,适当加大挂钩调整所占比重。五、组织实施。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退休人员的亲切关怀。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宣传解读,正确引导舆论,确保调整工作平稳进行。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于2021年4月30日前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要严格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同意的实施方案执行,把各项调整政策落实到位。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提前做好资金安排,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得发生新的拖欠。未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不得自行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不得通过设立最低养老金标准等方式变相提高待遇水平。对自行提高调整水平、突破调整政策、存在违规一次性补缴或违规办理提前退休的地区,将予以批评问责,并相应扣减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中央调剂金。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调整方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并组织实施。
【温馨提示】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