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国地税人员加速融合(地税局改革)
1. 地税局改革
2018年7月20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明确了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改革的主要任务及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并就抓好组织实施提出工作要求。
2. 国地税机构改革文件
国税和地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者负责征收的税种的区别。
但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决定"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的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2018年6月15日,36个省级和计划单列市新税务机构统一挂牌;7月5日,535个市级新税务机构统一挂牌;7月20日,全国所有县乡新税务机构全部统一挂牌,一律以新机构名称对外开展工作。
3. 地税局新政策
主要职责包括以下方面: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地方税收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研究拟订本市的具体实施办法。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市***确定的预算收入计划指标,负责编制本市地方税收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检查地方税收收入计划的执行情况。
组织实施本市下列各税(费)种的征收和管理(不包括已明确由国家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地方税部分):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辆使用牌照税、屠宰税、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筵席税,城市集体服务事业费、文化事业建设费、教育费附加以及地方税的滞补罚收入和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费。 负责本市涉及税收的重大经济政策的调查研究工作。
监督检查本市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地方税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情况。 监督检查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纳税义务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并对各种涉税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组织、指导税法宣传、税收政策咨询和纳税服务工作。
对全市地税系统实行垂直管理;负责地税系统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以及税务事业费工作;负责地税系统的教育培训、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承办市***交办的其他事项。
4. 国地税机构改革时间
税种没有变化.
在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根据方案,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因此国税地税合并只是部门间的合并,并不会牵扯到税种的变化.
5. 国税局与地税局改革
还是取消,是与国税合并了。(十一)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6. 地方税务改革
一、2022新的税收政策包括:
1.符合条件的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税
自2021年4月1日起,一般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月销售额不超过15万元的增值税免税。注:需要是一般纳税人,普通票计入15万,超过一分钱必须全额纳税申报。
2.阶段性减免一般纳税人增值税
2022年,普通纳税人将实施1%的增值税税率政策。从2020年开始,普通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将减少到1%征收率。享受两年后,这一政策将继续延长一年。可以说,中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伤透了心,未来是否会继续增加还有待观察。
二、小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
如果你是一个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将减征12.5%计入应纳税额,企业所得税将按20%的税率缴纳。换句话说,100万以内的实际税负率只有2.5%。一般纳税人的标准是什么?
(1)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服务的纳税人,以及主要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服务、从事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低于50万元(含本金,相同);
(2)除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外,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纳税人。
本条第一款主要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服务,是指纳税人年货生产或提供应税服务的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50%以上。
总结进一步完善我市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落实文件披露特点根源识别机制,进一步解读政策文件,有效保护公众涉及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
7. 税务局改革
“三三制”改革通过激活干部队伍内生动力,提速“红色合伙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的建设,倍增税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2015年以来,青岛市市北区标山路“十五大街”项目公司因经营问题多次被查封,已入住的业主迟迟无法办理房产证,虽多次通过“12345”等平台反映,但因牵涉部门多、操作难度大,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市北区税务局属地单元组闻令而动,政策专员、户籍专员、服务专员分工协作,制定风控方案,开设“绿色通道”,帮助解封后的项目公司办理*****领购和*****增量业务,确保项目公司及时为业主开具*****。
同时,依托与地方党委***建立的“红色合伙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推动税务、城建、街道办事处等单位成立工作专班,依法为符合条件的业主办理房产证,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群众的难题。这是青岛市市北区税务局以“三三制”创新基层税收征管改革的一个缩影。
“三三制”改革激活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青岛市市北区税务局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改革体制机制,深耕基层,服务群众。
针对以往“人管户”征管模式存在的服务堵点、质效痛点、监督难点,顺应大数据时代要求,青岛市市北区税务局创新实行以行业或属地网格(Grid)、大数据(Data)、单元组(Unit)为“三个支撑”的GDU税源管理方式;建立统一开展集中分析、统一进行任务统筹、统一实施专业应对的“三个统一”(Three unification)3U风险治理机制。“三个支撑”“三个统一”的“三三制”改革激活了基层内生动力。
对于“三个支撑”具体做法,青岛市市北区税务局副局长尹建伟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青岛市市北区税务局改变以往174名税收管理员各自为战的模式,依托“网格e税”大数据共治平台和财源建设平台,成立3个单元组服务头部企业和房地产、商贸、制造等行业网格的大企业,成立21个单元组服务市北区22个街道办事处、137个社区、940个属地网格的中小企业。“同时,每个税源管理部门内设一个运行组,承上启下地组织本部门做好管理服务,提升风控质效。”
为让“三个统一”切实落地,青岛市市北区税务局配套推出“基层一线呼叫、领导部门报到”赋能措施,有力促使统一风险分析有序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局向各部门及时提供88批次8100笔风险预警信息;统一任务统筹提质增效,通过统筹、查重、归并任务,减少重复工作量20%,向职能部门退回下发任务5批次,显著减轻基层干部和纳税人缴费人的负担;统一专业应对捷报频传,专业应对团队依托“4S快反”机制,24小时内遏制住涉及11人、9户企业的电子*****虚开团伙。
“三三制”改革促进了征管工作提质增效。从青岛市市北区税务局副局长晁晓东给出的一组数据可见一斑:“在全局13.7万户纳税人户籍管辖调整率70.6%的情况下,征管质量稳步提升,纳税人缴费人的税法遵从度不断提高,电话咨询次数、违法举报数量、欠税金额环比下降34.2%、24.4%、12.1%;平稳完成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申报、增值税消费税主附税费合并申报等急难险重工作任务。”
催生基层队伍管理创新
本刊记者了解到,青岛市市北区税务局的“三三制”改革,不仅是将税源管理从单兵作战变为团队协同,还催生了基层队伍和干部管理的创新。
8. 国地税改革意义
两税制是唐代中后期采用的一种赋税制度。唐中叶,尤其是安史之乱之后,由于土地兼并和户籍混乱,原来的以“人丁为本”租庸调制赋税制度不再合理。唐德宗年间,宰相杨炎实施了两税制。
所谓两税,既指在时间上每年在春、秋各收一次,也指两种税收名称:户税和地税。户税和地税原本只是与租庸调制搭配的两项无足轻重的小税,在新的两税制下,则成了朝廷主要的两个税种。 具体办法是,朝廷一改原来的“量人为出”的财政原则,而是实行“量出为入”的原则,先核算好一年要花的钱,然后分摊到各地的户税和地税里去。
户税以家庭为单位,不分当地外地,“以见居为簿”,按财产多少征收;地税按占有土地多少征收。两税制按照财产与土地数量征收的方式使国家的财政负担很大程度上从穷人身上转移到了富人身上,同时也抑制了土地的进一步兼并,大大缓和了社会矛盾。
唐朝之因此能在“安史之乱”后苟延残喘了100多年,两税制功不可没。另外,从税制的角度来说,两税制是中国税制的重大变化,此制度是朝廷首次放弃对土地的分配权,在承认土地私有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税制来征收税赋。
其后宋代的“二税”、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人亩”,都是对唐代两税制的继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