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人是谁
凿壁偷光的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杨时。杨时(公元723年—787年),字君实,号襄阳先生,唐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的学问涉及经史子集、诗赋歌曲、音律乐律、天文地理、农艺医术等各个领域,被誉为“文史哲三绝”。
杨时的“凿壁偷光”一事发生在他年轻时期,当时他因为家境贫寒,无法支付昂贵的学费,便想出了这个方法来获取知识。他住在一所寺庙里,每天晚上用刀凿墙壁,借着墙壁上的光线读书学习。后来,他的学问渐渐精进,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儒,被誉为“壁上学者”。
杨时的凿壁偷光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体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和追求。他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克服物质上的困难,还要克服精神上的困难,如疲劳、困顿、孤独等。他的学习方法虽然有些极端,但是他的毅力和坚持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杨时的学问成就不仅是他自身的努力和才华,也与唐代的文化氛围和学术传统有关。唐代是中国文化的高峰期,文化繁荣,学术思想开放,这种氛围为杨时的学问成就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另外,唐代的科举制度也为杨时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最终成功考中进士。
总之,杨时的凿壁偷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他的坚持和执着,以及对学问的追求,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