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储备基金包括哪些?盈余公积包括储备基金

◆多给自己准备一手。

正解局出品

前两天,中国社科院办了一个养老金论坛。

在论坛上建议,有人把没收贪官的财产划拨给养老基金

原话是这样说的:

现在行政法院罚款没收的钱不少,腐败分子一下子几个亿、十来亿,我不知道全国多少钱,我们能不能建议设立一个行政司法罚没款专户,所有的罚没款到这个专户,到一定时期全部或者一部分划入到养老储备基金,我觉得这个是合理的。

说这话的,是前央行行长、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

网友对这个建议纷纷点赞。

在看热闹的同时,有个问题不少人却没看到:

全球养老金危机。

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尽管有很大的回旋空间,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还需要多做些准备。

01

韩国:工作到死

大概是2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了韩国不少老年人生活的悲惨情况。

韩国虽然在朝鲜战争后,经济就开始腾飞。

但直到1988年才开始实行国民年金制度,又过了10多年,所有国民才被纳入年金保障范围。

但实际上,保障范围非常低,现在只有1/3的老人能拿到养老金。

有调查说,韩国65岁以上老人,将近一半生活在贫困之中(就是不到家庭收入中位数1/2)。

很多韩国老年人不得不退休后再就业,仅仅是为了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韩国就业人口中,60岁以上人员占比在1995年是2.2%,2015年已经高达6.5%。

以致出现了很多人伦悲剧。

很多韩国老年人,最终难以忍受悲催生活,选择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数据显示,2017年韩国有7391个老人自杀,这样高的自杀人数,连《经济学人》杂志都指责是“韩国的耻辱”。

甚至还有七八十岁的妇女为了生计,不得不出卖身体。

02

这是一个全球性危机

韩国老年人的悲剧,说到底是,因为生活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

但实际上,这样的问题不只是韩国有,它已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早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就发布过一份研究报告。

报告说,到2050年,哪怕是目前养老金存储最多的6个国家(美国、英国、日本、荷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会产生224万亿美元的缺口。

如果算上人口大国,这个数字可能高达400万亿美元,几乎是全球经济总量的5倍。

这恐怕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负担的。

可以说,全球养老金体系将面临崩溃的危险。

这背后的原因,也并不理解。

目前全球养老金主要是3大支柱:

第1支柱:公共养老金,一般是法律规定的,比如我们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

第2支柱:一般是企业个人共同缴费的职业养老金计划,就是类似大家说的企业年金。

第3支柱:个人养老储蓄计划,通俗地说,就是自己存的养老钱。

但我们一个个来看。

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很可能年轻交钱,但是老了却领不到钱。

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寿命越来越长。

比如,公元前欧洲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在20岁左右,哪怕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只有40岁。

而现在,欧洲、北美洲人口预期寿命已经分别高达77岁、79岁,未来还可能突破100岁。

活得越久,也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社会资源(养老金)。

但另一方面,除了非洲等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全球人口出生率史无前例地下滑。

也就是说,交钱的人在变少。

这一增一减,很明显:养老金更不可持续。

所以,韩国正计划把敬老优待标准的年龄从65岁上调到70岁。

连一向稳健的德国,在社会预算中,最大的项目也是养老保险(占比超过30%),支付的压力非常大。

另外两大支柱,问题也不少。

比如企业年金,一般都是经营好的企业才有,这本来就是少数。

再比如,个人储蓄,实际上,最需要的是普通人。

但是全球的一个趋势是:财富向一小部分超级富豪手中聚集,普通人生活越来越难,要存养老钱是很不容易的。

美国收入分配状况不断恶化

03

多给自己准备一手

对中国来说,这个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现在出生率也出现走低的情况。

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下,养老金支付的压力也比较大。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前段时间发布了一份《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其中说到,未来5-10年时间,中国预计会有8-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这个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扩大。

但中国也有独特的优势。

比如,中国有强大的国有资产。

土地、矿山都是国家的,现在国有资产净资产高达65万亿,必要时可以划拨来充实养老保险基金。

不过,就像前段时间银保监负责人说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发展第三支柱已经十分迫切。”

毕竟,《人民日报》在两年前就提倡,养老还是得大家一块来。

关于养老金问题,你怎么看?欢迎在留言区聊聊。


一:盈余公积包括储备基金

盈余公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形成的、存留于企业内部、具有特定用途的收益积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形成的、存留于企业内部、具有特定用途的收益积累。盈余公积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公益金专门用于企业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如购建职工宿舍、托儿所、理发室等方面的支出。旧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公司制企业按照税后利润的5%至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2006年新公司法仅规定公司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积金。取消了所有关于“法定公益金”的规定。公司制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规定比例10%从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按照《企业所得税》规定,以前年度亏损(5年内)可用税前利润弥补,从第六年起只能用第六年税后利润弥补。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在计算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不应包括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转增资本(或股本)或派送新股等。
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相反,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期末若有余额一般在贷方。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一)盈余公积的有关规定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提取的盈余公积。
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转增资本或派送新股等。
(二)盈余公积的确认和计量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外商投资企业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也作为盈余公积核算。但其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则作为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时:
借:利润分配——提取储备基金
贷:盈余公积——储备基金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时:
借:利润分配——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3)用盈余公积派送新股:
盈余公积金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盈余公积按其用途,分为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
《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
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有限责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盈余公积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公益金专门用于公司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按现行规定,上市公司按照税后利润的5%至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 一般盈余公积分为两种:一是法定盈余公积。上市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二是任意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主要是上市公司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区别就在于其各自计提的依据不同。前者以国家的法律或行政规章为依据提取;后者则由公司自行决定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