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亚太优势基金涨得怎么样?

中午的时候预告了下午会写关于易方达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2000多亿资金认购的事。如果是老粉丝,肯定知道,我又要捅马蜂窝了。从营销角度来说,这次基金认购创下记录,毫无疑问是非常成功的,配售比例这么低,很多人都觉得不满,觉得是阻拦了他们赚大钱的机会。你们还记得上一次大规模的比例配售基金是什么吗?是在2007年,当时市场也是非常好,每一个基金都是火爆发行,当QDII基金集体发行的时候达到了顶峰,很短的时间内密集发行了南方全球精选、华夏全球精选、嘉实海外中国股票、上投摩根亚太优势这4个基金,每个规模都是300亿以上,每个的认购资金都达到了1000多亿,每个都是比例配售,每个投资者都觉得配售导致他们**太少了。后来的结果是,1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基金普遍亏损达到了50%--60%,再次验证那那句话,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这次易方达发行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认购资金达到了2000多亿,实际发行总量是150亿不到的样子。造成这种大规模认购,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各个销售机构包括银行、证券等疯狂的推介,另一个原因,就是很多投资人看到这个基金经理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业绩很好,认为这是赚大钱的机会。在众多销售机构的推介中,都是这样介绍的,他管理的易方达中盘成长混合2年累计收益率217%,易方达研究精选11个月收益率85%。普通的投资者只会看到这个数据,于是认为业绩很不错,毕竟去年基金的平均收益是大约47%,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成绩。
那么隐藏数据是什么?他2010年到2014年管理过基金科汇,接近5年的时间收益率只有15%!而且从2009年底到现在仍然管理着易方达行业领先,11年累计收益率373%,表面上看很不错,可是仔细一折算,年化数据是15%。并不是说他能力很差,而是他的能力没有宣传的和大家以为的那么好!如果很多人都是冲着一年翻倍的目标去认购,未来大概率会失望。更大的问题是,如果以穿越牛熊的角度来看,由于这两年赚了比较多的钱,那么未来的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收益就可能会很差甚至为负数!要知道他管理的基金有一个特点,就是波动率是很大的,最大的回撤曾经有过3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净值从3.2元跌到1.6元的记录,你就说怕不怕吧。
我们不反对大家认购基金,也不反对销售机构的宣传,毕竟都是要吃饭的。但是能不能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把完整的信息披露给大家呢?当然更希望我们的投资者,更多的了解信息,在没有掌握好方法之前,盲目下场投资,最后赔钱收场的例子确实是太多了。

一: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怎么样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属于QDII基金,投资境外市场,基金净值更新时间一般滞后一天,2月25日显示2月17日的净值(因为2月18日至2月24日是春节假日,非交易日,基金净值不更新),今天(即2月26日)会更新显示2月25日的净值。此类基金比较特殊的是申购和赎回T+2个工作日确认成功(一般开放式基金申购T+1个工作日确认成功),赎回T+7个工作日到账(一般开放式基金晚点的话,也只需要T+3个工作日)
2007年买的至今没有信息,不知道为什么?
上投亚太是一只很有名的基金,倒不是业绩好的缘故,想当年创下认购超千亿的场面,
也曾出现4毛净值的恶劣表现,反正现在也不咋地。 但是该基金做到了一点,
并没有随大流买入中资股,做到了亚太地区全面撒网。
经理换了几个,不见效果。如此qdii怎能不见人寒心啊!!!

二:亚太优势基金为何不涨

作为当年的爆款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曾创下首日认购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历史记录。然而,成立将近15年,该产品已累计亏损近百亿元,最新净值约为0.86元,基金规模也缩水超九成。

图1: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成立以来单位净值走势

研究显示,除了市场大势的影响,仓位控制、市场判断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这只QDII基金出海失败。然而,接近百亿元的亏损并不影响上投摩根从中获得高额的报酬,自成立以来基金合计收取管理费用超20亿元。

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督促销售机构持续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将销售保有规模、投资者长期收益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为鉴,基金于市场高位之际迅速建仓的投研决策是否勤勉尽责?“重首发、轻持营”的现象未来是否应该改变?

首只“千亿”爆款基金 成立15年累亏近百亿元

2007年10月,我国面向海外投资渠道QDII正式获批,第一批“出海”基金共计4只。其中,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作为首只提出以亚太市场为投资目标区域的股票型投资基金,曾创下首日认购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历史记录,配售比为25.8%。

然而,在创下发行纪录之后,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的业绩表现却不尽人意。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基金遭受重创。2008年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跌破0.4元关口,以0.383元的单位净值进入“三毛”基金行列。

此后,基金表现虽有所回暖,但受创立时高位建仓因素的影响,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净值多年在0.6元附近徘徊,至今依然亏损14.37%。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投资者2007年发行时申购该基金,持有近15年仍亏损超过一成。

图2: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业绩表现

截至2021年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以97.31亿元的累计亏损成为四只首批出海的基金系QDII中的“垫底”产品。

图3: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历史净利润(亿元)

金融危机前夕高位建仓 投研能力存疑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出海的失败,固然与基金发行时市场处于高位有关,但也与基金仓位控制、市场判断等因素密切相关。

基金于2007年10月正式成立,而2007年年报显示,刚运作满两个月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已在市场高位之际基本完成建仓,股票持仓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达到91.02%,彼时基金净值还位于0.895元。

2008年初,金融危机的海啸已初现端倪,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在一季报中作出判断:“大跌后,亚股投资价值相对浮现,整体股市已呈现筑底回温走势”,基金选择保85%以上的股票持仓,并集中投资于港股、韩国等地股市。

图4:2007-2008年首批QDII基金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

不仅如此,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还于2008年二季度逆势增仓,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增至89.99%,成为当时仓位最高的基金系QDII产品。随着2008年金融海啸的到来,亚太地区也成为反应较为强烈的“震中”之一,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年内跌幅达到57.2%,期内利润亏损152亿元,不仅远远跑输全球各大股指,同时也成为已经出海的基金系QDII中下跌幅度最大的产品。

除高位建仓之外,对海外市场判断欠佳是其净值落后的一大因素。

根据投资目标,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混合主要投资于亚太地区证券市场以及在其他证券市场交易的亚太企业,投资市场包括但不限于澳大利亚、韩国、港股、印度及新加坡等区域证券市场(日本除外),分散投资风险并追求基金资产稳定增值。

图5: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混合近五年重仓地区占基金净值比例(%)

虽然QDII基金宗旨是投资于多个资本市场,有效分散风险,不过港股仍是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投资的市场。研究基金持股发现,自成立以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偏好大盘蓝筹股,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股。

然而,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金融业遭受重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净值的下滑。此外,基金当时主攻的韩国及澳大利亚在金融危机里下跌幅度同样惊人。

此后,虽然基金表现有所回暖,但2021年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再度下跌12.10%。

基民亏钱,基金公司**:坐收23亿元管理费

作为曾经“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在发行之初铺天盖地的营销、狂热的市场氛围褪去后,其业绩只剩“一地鸡毛”。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基金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近300亿元,跌落至27.15亿元左右。

虽然基民亏钱,基金公司却并不赔本。自成立到今年一季度末,上投摩根共从这只基金收取了23.44亿元的管理费。

事实上,在外方股东摩根资产管理的支持下,上投摩根是国内最早布局海外投资的基金公司之一。相比之下,公司长期业绩则显得不尽人意,截至5月10日,其旗下管理的QDII产品中,除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外,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上投摩根恒生科技ETF自成立以来总回报仍为负。

其中,与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一样,同属于张军管理的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基金,成立十年以来累计亏损3.01%,跑输业绩基准超60%。基金首募规模4.13亿元,目前资产净值只剩下1.12亿元。

2022年4月26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督促销售机构持续完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严禁短期激励行为,将销售保有规模、投资者长期收益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为鉴,公募基金公司“重首发、轻持营”的现象未来是否应该改变?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

面包财经官网邮箱:mt@mbcaijing.com


三: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天天基金网

亚太优势(377016),截止2019年12月31日,单位净值0.8620,累计净值0.8620,日增长率-0.12%。在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官网或中国证监会官网可以查询基金净值。
亚太优势(377016),截止2019年12月31日,近1周0.35%;近1月6.68%;近6月11.95%;近1年24.93%;今年以来:24.93%。
截止2020年1月2日,亚太优势(377016)正常开放申购、开放赎回。
股票及其他权益类证券包括中国证监会允许投资的普通股、优先股、存托凭证、公募股票基金等。现金、债券及中国证监会允许投资的其它金融工具包括银行存款、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短期政府债券等货币市场工具。
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及经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国际金融组织发行的证券;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境外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金融衍生产品等。
业务比较基准:摩根斯坦利综合亚太指数(不含日本)(MSCIACAsiaPacificIndexexJapan)。
风险收益特征:本基金为区域性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投资风险收益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由于投资国家与地区市场的分散,风险低于投资单一市场的混合型基金。
中国证监会官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QDII)
上投摩根基金-亚太优势(377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