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天威保变股吧(天威保变股票)

《上海证券报》记者徐锐4月30日的一篇报道——《牛散“股”迹》,内文再次提及最牛散户“刘芳”。熟知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或许对“刘芳”并不陌生。2007年,*ST金泰连拉42个涨停被刘芳幸运“押中”,“史上最牛散户”的称号由此而来。但“刘芳”到底是何方神圣,众说纷纭。

《上海证券报》最新的文章是这样描述刘芳的:

这位早年靠潜伏*ST金泰(此后曾连续拉出42个涨停板)而“一战成名”的牛散,彼时曾吸引了众多的关注目光。如今多年过去,隐身“刘芳”幕后的大佬不知是否仍在市场中奋战,但这一名字却延续着“牛散”的优异战绩。

彩虹精化2014年年报显示,刘芳在去年第四季度以167.34万股的持股量突然闯入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名单。而就在其建仓完毕后,彩虹精化今年初停牌筹划定增事项,复牌后股价飙涨约两倍,刘芳随即逢高套现,一季报股东名单中已不见其踪影。

在清仓彩虹精化之后,刘芳目前还在“坚守”龙大肉食。在刘芳“入股效应”之下,相关个股未来究竟有何动向?股价走势如何演绎?颇值得关注。

股票,说到底只是个符号,符号的背后,是人。只要有人,就有江湖,只要有江湖,就有传闻。

在一段时间内,“寻找刘芳”成为财经媒体乐此不疲的事情。先是中央电视台发出报道,史上最牛散户“刘芳”是河南一个司机,而且是男的。不过很快就有媒体指出,央视闹了乌龙。后来,财经记者陶喜年曾耗费一年时间,又找出了一个“刘芳”。

他发现真正的“刘芳”,其实名叫叶晶,而真的刘芳,则是他的妻子,一名“从没接触过股票”的女医生。叶晶一直都在深圳一家小券商的大户室里,默默地关注着有关自己与爱妻的各种传闻。不过,当陶喜年踏破铁鞋“找上门”时,叶晶终于肯开口吐露有关“最牛散户”的真实故事了。

“我是做实业的人,炒股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既然你找到我了,今天索性站出来说个透,也算接受全国股民一次‘拷问’。”

“我跟黄俊钦、黄光裕兄弟都没联系,也没搞过什么内幕交易,证监会已经查过三次,如果有问题的话,我早就在股市上销声匿迹了。”

“当天下午,ST金泰其实是被我封上涨停的。当时我就是赌它重组,只要重组的消息没公布,我就敢吃。”

“其实ST金泰的操作并不成功,因为没在高位卖出。事实上,很多蓝筹股的操作,都远比ST金泰要好。”

“刘芳”,这个普通的名字,自去年(2007年)牛市以来,成为所有股民和证券界人士心中的谜团。

近日,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光裕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成为证券市场上的爆炸性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黄光裕被带走的原因,更是众说纷纭。市场甚至疯传,黄光裕就是“史上最牛散户”刘芳或其利益链条的最高端。

“刘芳”究竟是谁?她是如何成为“最牛散户”的?她和黄光裕真有利益牵连吗?她现在在做什么?《每日经济新闻》经过多方调查,终于找到了她,众多谜团也一一解开。

“炒股只是我的业余爱好,事实上也不是太成功,‘最牛散户’的光环受之有愧。”叶晶说。

“没错,我太太就是传说中的‘史上最牛散户’刘芳。”12月2日晚,在深圳新闻路某咖啡屋,面对记者的提问,42岁的叶晶并不回避这一敏感的话题。

这是刘芳去年扬名股市以来,其家人第一次直面媒体记者。

为了了解最牛散户刘芳的真相,记者辗转南京、宜兴和深圳三地,终于在深圳市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找到了刘芳丈夫叶晶。叶晶是该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对记者的到来,他显得十分吃惊。

“你是第一个找到我的记者,说实话我有些怕你们。就‘最牛散户’这个事,这是我第一次接受采访,也是最后一次。”经记者多方沟通后,叶晶最终决定接受记者的采访,“既然你找到我了,今天索性站出来说个透,也算接受全国股民的一次‘拷问’。”

按照叶晶的说法,刘芳只是个医生,并不懂炒股,夫妻两人的账户,都是叶晶一个人在操作。当记者要求见一见刘芳本人时,叶晶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她根本就不懂股票”。

正本清源,“最牛散户刘芳”这一说法,似乎远不如 “最牛散户叶晶”合适。

叶晶自述

-刘芳是我的老婆

-刘芳从未碰过股票

-ST金泰操作并不成功

-“刘芳”账户是我在操作

-与黄光裕无利益牵连

-曾三次接受证监会调查

【一、曾想放弃实业专职炒股

“股市红火时,**十分容易,我甚至动过放弃实业专职炒股的念头。经历了这波行情大跌后,总算清醒过来,我的根基,还是要放在实业上。”

出生在南京的叶晶,在老家所在的东南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读完本科,又在该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取得硕士学位。上世纪90年代初,硕士毕业生还比较少见,叶晶至今对自己的专业背景十分自信。

1993年2月,叶晶硕士毕业,被分配到深圳康佳集团工作,其后又在深圳华为和摩托罗拉做过技术经理。

1997年,叶晶离开摩托罗拉,自己创业。多年积累后,2001年,叶晶成立了自己的软件技术公司。按照公司的简介,这是一家致力于智能通讯终端及数码语音产品开发的专业方案设计公司,系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其后,叶晶又成立了另外一家高科技企业,他本人曾被某通讯类媒体称为“智能终端领域的知名专家”。

在毕业9年后,2002年,叶晶与母校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签订协议,设立“叶晶奖学金”。当年叶晶所在的研究生班共有9位同学,其中有5位出国,作为留在国内创业并成功的典型之一,叶晶已经是东南大学一位知名校友。

“我炒股能力怎么样,这不大好说,炒股都是有赔有赚,但我肯定配不上最牛散户的称号。不过在做实业上,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叶晶说。

【二、ST金泰的操作并不成功

“其实ST金泰的操作并不成功,因为没在高位卖出。事实上,很多蓝筹股的操作,都远比ST金泰要好。”

12月3日下午收盘后,在其公司办公室,叶晶打开ST金泰的股票走势图,向记者介绍了他买卖ST金泰的全过程。

赌它重组 大举买入

“当时黄俊钦已经投入数亿元,还清了100多家公司的债务,ST金泰已经是一个很干净的壳。我判断黄俊钦作为一个资本高手,肯定会注入优质资产。何况当时的股价只有2元多,肯定存在较大的上涨空间。”叶晶回忆当时介入ST金泰的初衷。

2006年12月25日,叶晶以2.26元的均价,首次买入几万股ST金泰,其后,一有机会,叶晶就买入一些ST金泰,并且“越买越有信心”,加仓的动作前后持续了两个多月。

叶晶说,在陆续买入ST金泰的过程中,他经常发现盘面抢筹的迹象,很难买入。但停牌的前一天3月5日,情况突然变得十分诡异。当天上午开盘不到10分钟,ST金泰即死死封住涨停。但下午一开盘,即突现大量抛单,他没有犹豫,在10分钟内,即买入100多万股,ST金泰旋即又重新封住涨停。

“当天下午,ST金泰其实是被我封上涨停的。当时我就是赌它重组,只要重组的消息没公布,我就敢吃。”叶晶这样解释大举买入的动机。但他自称投入ST金泰的资金,不足当时总资产的10%。

打定主意:30元出货

第二天,ST金泰宣布停牌,直到7月9日,ST金泰公布大股东新恒基地产的资产注入方案并复牌,此后天天涨停,一直到8月31日,前后连续42个涨停。这中间的8月17日,有媒体在ST金泰一季报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注意到了刘芳和叶晶的名字,并首次冠以“股神”称号。当时,刘芳共持有ST金泰312.24万股,位列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叶晶持有76万股,位列第8大流通股东。按叶晶的说法,刘芳持有的ST金泰股份,有三分之一在停牌前一天买入。

“第二天突然停牌,我乐坏了,我就知道后面肯定有大动作,但当时以为即使有重组,最多也就涨到8元左右。后来出现那么多连续涨停,我都不敢相信。但说实话,一个接一个出现的涨停,确实助长了我的贪婪,有些忘乎所以。我打定主意,干脆等到30元全部出货。但ST金泰最后只涨到26.58元。”

连续下跌 收益缩水

8月31日,ST金泰以涨停开盘,9点35分左右,叶晶以最高价26.58元,卖出2万股,2分钟之后,ST金泰就被打到跌停。其后就是6个连续跌停。

“其实,从技术上说,8月31日这天,我可以把300多万股全部卖完,但当时我还希望股价能继续涨停。即使出现连续跌停以后,我还指望重组能尽快成功,这样股价就可能涨到30元。”

为什么我第一次大量买入ST金泰,第二天股票就停牌;在最高位一卖出2万股,股票又打至跌停?叶晶认为,这一买一卖间的悬疑证明,这里面肯定有庄家。

从9月14日开始,ST金泰又开始停牌,直到2008年2月19日复牌,又是连续几个跌停。叶晶觉得ST金泰前景越发不明朗,加上同期大盘也在下跌,于是从3月份开始,他以12元多的价格开始陆续出货,一直到6月份,才全部出完,此时股价已经跌到了6元左右。

最高峰时,叶晶夫妇在ST金泰一只股票上,账面上的盈利达9000多万元,到最后出货,前后收益共计2000多万元。

【三、“资产最多时翻了20倍”

“我跟黄俊钦、黄光裕兄弟都没联系,也没搞过什么内幕交易,证监会已经查过三次,如果有问题的话,我早就在股市上销声匿迹了,今天你就不可能找到我。”

第一桶金来自中集集团

创业多年并小有积蓄后,2003年,叶晶用自己和刘芳的身份证,在英大证券(原蔚深证券)华侨城营业部开了两个账户,初始资金有五六百万元。但他炒股都在自己公司,只有需要办一些手续的时候,才去营业部。用叶晶自己的话说,他将一半的时间放在股票上,另一半则放在实业上。

叶晶认为自己在股市上赚到第一桶金,有一定的偶然因素。按他的资金量,当年在营业部算是一个大户。在他开户后不久,中集集团在深圳总部召开投资机构交流会,叶晶也参加了。在对中集集团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他开始重仓买入公司股票,一直捂到2005年才出货,整整赚了一倍多,这在熊市里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中集集团之后,2005年5月到2007年上半年,叶晶又先后重仓持有天威保变、武钢权证、长电权证等,并大有斩获。当然,这期间,叶晶也不是什么股票都赚,比如他曾重仓的酒钢宏兴 (刘芳曾是该公司的第一大个人流通股东),就几乎没**。不过按叶晶的说法,从整体上说,这是他**最快的黄金时间,只是因为很少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他们的名字还不为人所关注。

今年熊市资产缩水过半

2006年到2007年的牛市,让叶晶的账面财富急剧膨胀。叶晶不愿公开自己的资产规模,但他告诉记者,最高峰的时候,他账面上的资产,比2005年底翻了近20倍。

2006年12月,叶晶开始关注当时还未启动的ST类股票,他认为蓝筹行情之后,正是投资这类股票的机会。于是试探性地买入了几万股ST金泰和20万股ST达声,最终在ST金泰上一战成名。

从叶晶和刘芳在各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的情况看,他们在股市上确实活跃如常。到今年9月30日,刘芳同时现身ST雄震、珠江实业、罗顿发展、桐君阁4只股票,叶晶也在ST雄震、珠江实业、南方化工、桐君阁4只股票中露面。据叶晶透露,截至目前,他的账户上还有10多只股票,只是没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而已。

不过今非昔比,叶晶表示,今年,他重仓持有的这些股票,都亏了大钱,其中光ST雄震就亏了上千万元。夫妇俩在股市的整体资产,已经较最高位时缩水50%以上。此前,罗顿发展董秘就曾评价刘芳今年“炒得很臭”、“水平一般”。

曾三次接受证监会调查

“我这个人是技术人员出身,几乎从不跟官员打交道,更不可能认识什么政府高层。”叶晶这样回应公众对他的质疑,并表示证监会已经查过他三次。

叶晶告诉记者,证监会对刘芳的第一次调查始于2007年10月。当时,由一位处长带队,中国证监会稽查总队5名工作人员专程到深圳,将叶晶夫妇叫到深圳证监局,先后单独问话。为了核实两人身份,证监会人士特意让他们带上结婚证和各自的身份证。

一见面,证监会人士就首先表明态度:如果有问题,你跑也跑不掉;如果没有问题,你也不用担心。叶晶说自己当时以“清者自清”作答。

谈话进行了大约两个小时,证监会人员调查了叶晶的炒股经历、买卖ST金泰的过程以及银行每笔资金的来源。

今年初,证监会一位处长又到叶晶所在的公司,调取电脑的IP资料等信息。调查证实叶晶几乎所有的股票交易,都在办公室的那台电脑上完成。

“当时这位处长告诉我,我们在调查ST金泰案,希望了解更多的情况。”叶晶回忆,“当时我问过,我只是用不到10%的仓位赌ST金泰,有的人可能仓位更高,嫌疑更大,你们为什么不去查他们。处长回答说,你怎么知道我们没有查?”

今年7月,证监会第三次派人到叶晶的公司,调查他重仓桐君阁的原因。按叶晶的说法,最后一次调查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股民对我们那么多质疑,证监会又查了我们这么多次,但我还是和以前一样,该怎么买就怎么买,没必要有任何顾忌。”叶晶说。

【四、“自始至终没碰过股票”

“被全国人民这样关注,对我们来说,感觉就像一场梦。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这个梦能尽快成为过去,让大家明白,所谓史上最牛散户,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

她买中了我这只“潜力股”

1994年,叶晶经人介绍,认识了在江苏宜兴一家医院当医生的“院花”刘芳。两年后,两人在深圳结婚,此后一直定居深圳。

“我们结婚时,我只给刘芳送过一个价值5000元的戒指,11年来她一直耿耿于怀。看到最牛散户刘芳的报道后,我总算舒了口气,对她说,以后别再嫌我没送东西给你了,你看,我把‘最牛散户’的称号都送给你了。”

叶晶表示,妻子刘芳自始至终没有碰过股票。医院的同事看到关于刘芳的新闻,曾半开玩笑地问:“报纸上到处登的那个刘芳,会不会就是你啊?”“如果我是最牛散户,还用得着辛辛苦苦在这里上班吗?”刘芳这样回答几次后,再没人怀疑她了。

“说她是最牛散户也可以,因为她买中了我这只‘潜力股’。”叶晶很满意跟刘芳郎才女貌的结合。

叶晶回忆说,去年11月,证监会人士第一次调查叶晶时,曾问他“这么多ST,为什么偏偏选中ST金泰”。他回答说,“这就跟天下这么多女人,为什么我偏偏选中一个叫刘芳的做太太一样,只是巧合而已。”

刘芳也曾问调查人员:“我们正常买卖股票,为什么被网上那么多人骂?”调查人员还半开玩笑地开导说:“你就当他们骂的是河南的刘芳,不是你就好了。”

接受完调查回家的路上,叶晶跟刘芳开玩笑:“谁让你背了个‘最牛散户’的光环呢,出名总要付出点代价的。”

叶晶夫妇也经常上网,看有关最牛散户的报道和评论,到后来,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最牛散户刘芳究竟是谁了。

成名后“幸福的烦恼”

ST金泰一役,让刘芳成为家喻户晓的股市明星。但与在外闻名遐迩形成对比,叶晶夫妇身边,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故事。包括叶晶的父母在内,还有大部分亲友、同事及同一个营业部的股民,都不知道明星刘芳其实就是自己身边的人。一直到今天,只有叶晶的几个大学同学及几个最亲密的朋友,才知道媒体里出现的最牛散户,其实就是叶晶夫妇。

“刘芳成名以后,因为知道真相的人不多,对我们的生活几乎没什么影响。但压力还是有一些,就怕有一天大家都知道了,干扰我们正常的生活。”在叶晶看来,这是成为最牛散户以来,他们遭遇的“幸福的烦恼”。

但随着刘芳声名鹊起,他们身边发生了一些趣事。有一次,刘芳的孩子也看到了新闻,好奇地问她:“妈妈,现在有一个炒股很厉害的人,也叫刘芳,是不是你啊?”刘芳回答:“小孩子不要乱猜,你有看到妈妈炒股吗?”

叶晶身边一些知道真相的朋友,每次看到媒体出现刘芳的名字,就会向人吹嘘,这个刘芳我不但认识,还是很好的朋友。可惜听到这话的人,都将信将疑,没太当回事,更别提给媒体说了。

耗费一年时间一个财经记者是如何找出刘芳的

扬子晚报@蔡蕴琦 2008年12月08日

“费尽周折!光找刘芳的过程,就能写一篇长长的报道!”随着《“刘芳”现身:封ST金泰涨停,与黄光裕无利益牵连》一文出炉并在网上引起疯狂转载,文章作者、国内某媒体的财经记者陶喜年也成了“江湖传奇”——连中央电视台煞费苦心找遍全国都没找到,把“刘芳”张冠李戴到一名河南男司机头上;他凭一己之力,又是怎样找到刘芳?他怎么证明自己找到的就一定是“正主儿”?对刘芳和黄光裕的种种猜测,他又有何解读?昨日,本报记者也“费尽周折”联系上陶喜年,听他讲了找刘芳幕后的故事。

全国有一个记者找到刘芳,那一定是我

“我敢100%肯定,我找到的就是‘刘芳’!”电话那头,陶喜年对自己的“福尔摩斯探案记”很是自信。他告诉记者,因为答应过对方,所以不能透露叶晶的联系方式,但他表示,叶晶100%就是“刘芳”。作为一名财经记者,刘芳究竟是谁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他,一直以来他对有关刘芳的所有报道都保持关注。他自己陆续也写过几篇文章,通过蛛丝马迹,一点一点接近刘芳。

“全国如果有一个记者能找到刘芳,那一定是我。”陶喜年自认是个“狙击手”型记者,一旦锁定目标,不会罢休。之前他还采访到浙江神秘女富豪吴英,同样在网上转载无数。

那么,“狙击手”找刘芳到底花了多少时间?他介绍,就这篇文章来说,走访了南京、宜兴、深圳三地,耗时5天;但从关注刘芳开始,“很长时间”。“很长”是多长?他没回答。记者通过搜索他以往稿件发现,照稿件刊登日期推测,“很长”至少是一年。

叫刘芳的几十万,但和叶晶是夫妻的可能就一个

全国叫“刘芳”的人有几十万,他如何在茫茫人海中锁定“刘芳”?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又是什么?陶喜年表示,这里面实在太曲折了,一方面找人难,一方面让“刘芳”——即叶晶开口更难。具体经过他接下来会单独写文章。在此能透露给记者的主要是两点:一、刘芳多,但叫刘芳且与叶晶是夫妻的,全国可能就一个。二、近期他终于找到了叶晶的公司。

原来,在今年六七月,陶喜年找到了刘芳藏身的营业部——英大证券(前身为蔚深证券)深圳华侨城营业部。这时一个意外线索让他“大跌眼镜”——深圳一位同时见过刘芳和叶晶的证券业人士称,叶晶是刘芳的丈夫。

叶晶和刘芳的关系,此前媒体都没关注过,网上股吧也没有谈论。但实际上,两人关系已现蛛丝马迹。陶喜年说,他关注到从刘芳成名的那一刻起,叶晶这个名字就一直紧随其后。在ST金泰、桐君阁、汕电力A3只给刘芳带来极大名声的股票中,叶晶和刘芳的名字,都赫然在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同时出现。在2007年8月17日,全景网最初曝光刘芳的文章中,刘芳和叶晶就被同时奉为“股神”。只因刘芳当时是ST金泰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叶晶为第8大),持有的股票种类和数量,也比叶晶要多,因此,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刘芳的光芒笼罩下,叶晶未受到太多人关注。

“叫刘芳的人几十万,但和叶晶是夫妻的可能就一个。”锁定这一关键,按理说接下来找“刘芳”应顺水成舟了——通过公安局一查不就知道了?对本报记者这一疑问,陶喜年表示,记者也有职业底线,尽量不要去骚扰当事人的家庭。因此,他一直希望通过找到叶晶的公司来找到他。

“以往投入的精力只有60%,现在用了100%。”陶喜年介绍,促成他最近下定决心找到“刘芳”,一方面是终于查到了叶晶的公司;另一方面,是“最牛散户刘芳就是黄光裕”的传言,与他之前的调查结论南辕北辙,他想尽早找到刘芳还原真相。

在学校设立了奖学金,而且还是颇有成就的知名校友,“东大人”对于叶晶这个名字应该很熟悉吧。让记者意外的是,昨日在东大的采访却如“刘芳是谁”那样扑朔迷离。知道他的人甚少,熟悉他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最终记者从叶晶读研时一位师弟口中得知:他为人很低调,十多年来仅回过一次母校。

东大教师:没听过叶晶

“叶晶?没听过这个名字”,昨天,记者先来到东南大学宣传部“挖掘”叶晶,陆海副部长想了片刻表示并不认识这位知名校友。“东大毕业生成了最牛散户”,当他把记者带来的这个消息告诉身边的几位同事时,大家都颇感意外,但均表示没有听过叶晶这个名字。热心的陆海随后向宣传部的“老东大”,已经在东大工作多年的时部长打听情况,可时部长的回答同样是“不认识这个人,也没听说过。”他认为,有关媒体陈述的,叶晶是知名校友这一说法似乎并不符实。

奖学金负责人:我们一直是电话联系

根据陶喜年文章中叶晶的自述,他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并取得硕士学位,为了求证他的说法,宣传部给记者推荐了另一位采访对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何林书记。“哦,叶晶我知道,他在深圳开了家公司。”辗转再三,记者终于遇到这位听说过叶晶的老师。“但我并不认识他,也没有见过面。”何书记告诉记者,知道此人是缘于“叶晶奖学金”。何林说,据他了解,学院中已经没有叫叶晶的老师了,毕竟已经过去十五六年了,当年的老师不是退休了就是调动了。目前学院只有一名负责奖学金工作的老师与叶晶有联系。记者随后拨通了这位洪老师的电话,他向记者证实,“叶晶奖学金”的设立者的确是深圳天讯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晶先生,倘若相关媒体报道属实的话,那位“最牛散户”确是东大校友,1993年2月毕业于东大。记者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网站上查询到,“叶晶奖学金”设立于2002年10月,总额为4.5万元/年,分等级评定,主要奖励本科生和医学影像实验室研究生。奖学金的评选由教师代表及系领导组成的委员会决定,每年十月举行一次。洪老师告诉记者,每年奖学金评定时候,他和叶晶先生有电话联系,他本人一直很低调,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学生奖学金。

师弟揭秘:曾是校研究生会主席

偌大的东大真的没人认识叶晶吗?何林书记的一条线索燃起了记者的希望,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汪丰是该学院1994年毕业的硕士生,说不定他认识那个叶晶。“叶晶我认识啊,是我的师兄”,电话里汪丰的回答让记者激动不已。他说,算起来自己是叶晶的师弟,同系但不同的导师。当年叶晶可是东大的风云人物,曾担任校研究生会主席。在汪丰眼中,叶晶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表露出“商业意识”,上世纪90年代初,他干起了“家教服务”,在学生和家长间牵线搭桥。毕业后,叶晶去了深圳,便很少与朋友们联系,也很少回母校。在汪丰印象中,叶晶只有2004年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20周年系庆时回来过一次,“第一眼感觉是一种商人气质。”叶晶成了“最牛散户”,汪丰表示一点都不意外,“他有能力。”汪丰说。

其他文章

  • 山药的粘液为什么会痒
  • 一个月瘦40斤的方法
  • 做个眉毛要多少钱
  • 豆瓣稿费银行是什么
  • 新三板算不算上市公司
  • 显色指数是什么
  • 房贷提前还款最佳时间
  • 56.1公斤是多少斤
  • 日本行政区划地图
  • 2023年钢材价格一览表
  • 600096云天化股吧600078(云天化吧(600096)股吧)
  • 国泰君安601211股吧(601211国泰君安股票行情)
  • 余额宝收益图,余额宝收益图怎么看
  • 长江投资股吧(长江新材股吧)
  • 炒股软件和讯涨停先锋(和讯涨停先锋手机版)
  • 谷歌眼镜概念股_智能眼镜概念股
  • 友利控股000584股吧(000584哈工智能股吧)
  • 工行k宝怎么用?工行现金宝怎么使用
  • 600674川投能源股吧(600674川投能源股票行情)
  • 博瑞传播(600880)股吧6,600880博瑞传播股吧2020年业绩